本文目录
一、潮州有哪些有名的特产呢
潮州有什么特产?请听:
潮汕特产歌 [分享]
敲起竹板笑呵呵,
手敲竹板口唱歌,
歌唱家乡潮汕美,
山明水秀绿满坡。
潮汕四季如春天。
春夏秋冬瓜果香,
韩江两岸花似锦,
年丰物阜唱细详。
潮汕蕉柑最优良①,
潮汕抽纱名传扬,
潮汕刺绣甲天下,
潮汕木雕最特长。
揭阳出名香鼓油,
达濠出名本港鰇,
凤湖出名青橄榄,
南澳出名甜石榴。
鸥汀出名鸥汀鸡,
潮州出名义成鞋②,
南澳出名老冬蛴③,
桑田出名大赤蟹。
葵潭出名大菠萝,
苏南出名好卤鹅,
海山出名大虾脯,
溪口出名甜杨桃④。
邹堂出名青皮梨,
石狗坑出鸟梨畔⑤,
潮州出名鸭母(米念)⑥,
梅林出名大红柿。
下湖出名好荔枝,
达濠出名鲜鱼丸,
樟林出名大林擒⑦,
隆都出名落汤糍⑧。
海门出名大红螺,
月浦出名狮头鹅,
潮州出名姑苏腐,
浮洋出名打铜锣。
凤凰出名凤凰茶,
内輋出名酥杨梅,
石马出名石马柰,
东湖出名大西瓜。
靖海出名鲜鲍鱼,
达濠出名钓鳗鱼,
水吼出名摈榔芋⑨,
后陇出名好番薯⑩。
枫溪出名烧雅缶⑾,
赤沙大蚶鲜又肥,
(氵井)洲出名鲜薄壳,
庵埠出名大菜蕾⑿。
榕城出名乒乓馃⒀,
汕头出名炒糕馃⒁,
澄海出名猪头粽⒂,
峡山出名放烟火。
桃山出名芥蓝花⒃,
榕城出名做大吹⒄,
鸥汀出名好铰刀,
金石出名种雅花。
神泉出名白腹鲳⒅,
金浦出名种稚姜⒆,
洪阳出名酥竹蔗⒇,
溪口出名好弓蕉。
潮州出名椪桶柑(21),
山门城出好束沙(22),
大长陇出好南糖,
流沙出名浮豆干(23),
靖海出名鲜鲍鱼,
达濠出名钓鳗鱼,
水吼出名摈榔芋⑨,
后陇出名好番薯⑩。
枫溪出名烧雅缶⑾,
赤沙大蚶鲜又肥,
(氵井)洲出名鲜薄壳,
庵埠出名大菜蕾⑿。
榕城出名乒乓馃⒀,
汕头出名炒糕馃⒁,
澄海出名猪头粽⒂,
峡山出名放烟火。
桃山出名芥蓝花⒃,
榕城出名做大吹⒄,
鸥汀出名好铰刀,
金石出名种雅花。
神泉出名白腹鲳⒅,
金浦出名种稚姜⒆,
洪阳出名酥竹蔗⒇,
溪口出名好弓蕉。
潮州出名椪桶柑(21),
山门城出好束沙(22),
大长陇出好南糖,
流沙出名浮豆干(23),
海门出名乌糕囝(24),
和平出名好葱饼,
沙浦出名好酥糖(25),
贵屿出名浮膀饼(26)。
东津出名好缹涂(27),
潮州出名做大鼓,
普宁出名好豆酱,
新亨出名老菜脯(28)。
棉湖出名冬瓜丁(29),
澄海出名做纱灯,
苏南出名麻豆薄(30),
榕城出名麻油精。
潮汕物产实在多,
好编诗歌千万箩,
唱到香港共泰国,
唱到日本新加坡,
唱到澳洲欧罗巴,
唱到美国墨西哥。
[解题]这是一首由著名潮汕曲艺家王敏先生加工创作表演的方言歌。其中有不少唱段来源于民间传唱的歌谣。
[注释]①蕉柑,潮州柑的一种。②义成鞋,义成鞋铺制作的鞋子。③老冬蛴,梭子蟹的一种。蛴,潮音 cih8(“齐”阳入)。④杨桃的“桃”潮音读 do5(逃)。⑤鸟梨畔,切成半腌制的鸟梨。⑥鸭母(米念),一种有馅儿的汤圆。林檎,番荔枝。⑧落汤糍,糯米糍巴。⑨槟榔芋,芋头的一种。⑩番薯,甘薯。⑾烧雅缶,烧出漂亮的瓷器。缶,这里潮音应读为hui5(“辉”阳平)。⑿大菜蕾,卷心的芥菜。⒀乒乓馃,一种糯米粉末做皮,芝麻、花生和糖做馅的饼。⒁炒糕馃,一种切成大拇指粗细,用油煎后加酱油、糖而成的粉糕。⒂猪头棕,用瘦肉加配料压成的肉饼。⒃芥蓝花,芥蓝菜心。⒄大吹,琐呐。⒅白腹鲳,鲳鱼的一种。鲳,潮音cion1(枪)。⒆稚姜,用以做莱的一种嫩姜。⒇酥竹蔗,一种很脆的小甘蔗。(21)椪桶柑,柑的一种,皮薄而柔,瓤儿甜美。(22)束沙,花生米外包白糖粉的一种糖果。(23)浮豆干,油炸豆腐。(24)乌糕囝,一种用芝麻和糯米磨成粉末儿加糖做成的饼。(25)酥糖,一种糖果二头鲍鱼。(26)浮膀饼,月饼的一种。(27)缶涂,做瓷器用的泥土。(28)菜脯,萝卜干。(29)冬瓜丁,糖冬瓜条。(30)麻豆薄,做成薄片的芝麻花生糖。
参考文献:雨梦
回答:2007-01-19 17:16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谢谢
共5条评论...
其它回答共3条回答评论┆举报
我是谁nzc
[圣人]九制陈皮
肉脯
潮州凉果
潮州特产潮绣
潮州特产抽纱
潮州特产金漆木雕
潮州特产玉雕
潮州特产香包
潮州特产麦杆画
潮州特产竹制品
后陇红番薯
甘草水果
潮州特产凤凰单丛茶
潮州凤凰石鼓坪乌龙
潮州蓬莱茗茶
潮州柑
回答:2007-01-19 17:15
共0条评论...评论┆举报
乐于助人
[学长]芝麻茶西马路头
杏仁茶西马路头
鸭母稔胡荣泉(老字号)
春饼、笋粿胡荣泉(老字号)
桂花肠春光上埔(宏兴对面桥入约100米处)
姑苏豆腐开元路尾
沙茶果新安街大仓购物门口
糯米猪肠二支渠中段
芋丝果西马路头
咸水果开元路开文书店隔壁
无米果下西平路(太平办事处路尾)
蚝烙开元路尾老郑蚝烙
肠粉西荣路中段(饼干厂铺面)
果汁最集中是潮州电影院了
牛杂果条西湖公园对面
炒果条开元路莲华斋菜馆或金信旁的"果条西施"(我们封的)
糕果西马路中段邮局对面
潮州牛肉丸十九层隔壁路进去汕头五弟牛肉店
翻沙芋二支渠接近新桥东路出口
糕烧番薯二支渠接近新桥东路出口
凤凰浮豆干南较路南兴路口
麦生糖大街上原开元商场出口对面)
虾酥枫春市场威盛铺面
猪脚圈西新路(好象是二巷)
地豆斑、芝麻斑西湖后门游泳场附近烧烤鲍鱼
溪口卤鹅肉西河路乌痣明
干草水果南较路口
甘挡(土豆)果西马路头(药店那边第一间)
水晶包枫春市场正门处
宵米开元市场
南瓜芋泥西马路中段西马邮局对角
甜汤古巷镇古长路(距”中国卫生陶瓷第一镇”环岛150米)
北方水饺市城新路市医院对面
炒冰花市城新路市医院对面
虾卷新桥东路西新路口
鱼饺西马路与打银街交界处(十八曲)
珍珠丸太平路与家伙巷交界处(富建包点)
腐乳饼城西路(原布梳街)
二、端午节吃粽子还吃什么
问题一: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吃什么?我们这里端午节憨了一般吃“五子”,除了粽子,还有蛋子(鸡蛋、鸭蛋)、蒜子(蒜头)、桃子、李子,什么缘由也说不清楚,反正是老辈子口口相传下来的食俗,大家都在这样子做。还要喝雄黄酒(这个有毒,近来年不大喝了),很多家都把艾叶,紫苏,菖蒲什么的挂在门口。还用很多草药煮水洗澡。
问题二: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中秋节吃什么?重阳节吃什么?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音雄黄酒,游百病,配香囊,备牲醴。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端午节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按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节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端午节卦艾叶菖蒲卦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带,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鬼祛贵之神效。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中国人的做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节。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玲珑夺目。
问题三: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七夕节吃什么? 10分端午风俗:
1、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
问题四:端午民俗:除了吃粽子端午吃食还有啥粽子粽子,古时称角黍,黍是北方的黄米、南方的糯米;角,牛角,是祭器。粽子形似“牛角”,取其可为祭品的端正之意。以箬竹叶包黍米,是阴包裹阳之象。也有学者认为粽子最早为“米包枣”,以米喻阳,以枣喻阴,米为主,枣为辅,取阴阳相裹之意。按最早晋朝周处《风土记》记载,端午除包角黍,还要煮肥龟,皆以其“阳内阴外之象赞时”。当然,在民间,端午食粽是来自纪念屈原的传说。梁吴均《续齐谐记》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回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回日: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绿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回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过去,讲究的人家在端午一般要做三种粽子:一种是用于祭祀、供奉神明的碱粽;一种是人们当天食用的咸粽;还有一种素粽,只包两对挂在门上,家中有小孩热伤风时,就把粽子摘下来给孩子煮食吃。带子小河虾带子的小河虾是一种美貌的小鲜,季节要晚一点,必是到了端午前后才会上市。小河虾又名青虾,盛产于太湖,生虾的体态玲珑、青灰色的半透明肉身,每一只都胀鼓鼓的,煮熟后则是淡淡的橘红环纹在洁白的虾肉上晕开,虾壳下面包得往外满溢的都是黑压压的虾子。我从小最爱吃这种带子河虾,一到春夏之交,可以完全放弃肉味,连着一星期都吃最简单的盐水葱姜煮小河虾。须知葱和姜不能放太多,一碗小河虾的话,两根葱一片姜足矣,否则就会抢了虾的鲜甜。据说我小时候放学回家,如果看到桌子上有刚煮好的带子河虾,就立刻放下书包,直接拿走大碗,掂着筷子,盘腿坐在沙发上细剥慢咽。有人也许会问,吃这么小的虾不用手剥吗?对于我这样的河虾爱好者,这还真不是什么问题。从小练就了一嘴剥虾壳的功夫,以舌尖抵虾身,牙齿灵巧地剔虾足、剥虾壳,不仅吃干净了硬实的虾脑、细咧的虾子、甜弹的虾肉,就连虾尾尖尖的那一小点肉也被完整地扫净。不消一会儿工夫,大人发觉那一大碗河虾消耗殆尽,不禁会问,那你晚饭怎么?没关系,那碗底剩下的河虾汤汁,正好可以拌一小碗白米饭吃,那也是滴滴鲜香。苏州人的“三虾面”端午前后,老上海人和苏州人都爱吃“三虾面”,也是用带子河虾做的,但其工序极其繁琐。所谓“三虾”,即是虾子、虾脑、虾仁。做这碗面,要先剔虾子,再剥虾仁。剩下的虾壳与虾头同熬鲜汤。再从虾头里剥出结成深橘红色的小块虾脑。这时才将面条下熟过水,连同虾子与虾脑,一并放入虾汤,用小火煨煮,让“三虾”的浓鲜味渗入面中。但老实说,大多数面铺的三虾面都会用猪油炒虾脑和虾仁,突出其丰沃,有点要与秋天的蟹黄试比高的意思。但也因其这样处理,所以大凡都做得有点腻,让剥离出来的“三虾”失去了本真的鲜味和清甜。所以对我来说,与其捧着碗三虾面,对着它大坨金黄火红的浇头啧啧称赞,不如捧着碗盐水煮河虾,如嗑瓜子般欣赏每一只完整的虾。清明挂刀,端午品鲥古人将黄河鲤鱼、伊洛鲂鱼、松江鲈鱼和长江鲥鱼封为中国四种最美丽的江鱼。“清明挂刀,端午品鲥”,鲥鱼最诱人的部分,不是鱼肉,而是深锁了脂肪的鳞片。扁身的鲥鱼,其美态就在于那一身披挂着油脂的闪闪发光的鱼鳞,而烹饪的时候也不能去鳞,因为蒸完带鳞的鲥鱼之后,鳞下的油脂一半会自动渗入鱼肉里,一半仍浮于鳞上,芳香扑鼻,让人一尝难忘。但鲥鱼也是最娇贵的江鲜,离水即死。明代时的“鲥贡”,从把鱼打上岸到送至北京城,限三日抵达。为了一顿鲥鱼宴,用尽了快马和快船。这样奢侈的“鲥贡”持续了两百多年,直到康熙二十二年,才由于山东按察史张能麟的一封《代请停供鲥鱼疏》而使康熙帝下决心“永免进贡”,废止了这“六月鲥鱼带雪寒,三......>>
问题五:端午节吃什么馅的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在端午节,哪家不买上几个粽子,全家团圆吃上一顿?不过,这吃粽子也是一门学问,吃多了吃坏了对身体反而不利,还影响了大家过节的情绪。替代材料减热量粽子的营养主要是以热量为主,其次为蛋白、脂肪与碳水化合膳食纤维;若以20岁成年男女一天所需的营养来说,粽子的热量大多偏高,纤维普遍不足,量少为宜。包粽子时,最好选用符合“三少一多”(少油、少盐、少糖、多纤维)素材,调味少一点,或尽量以后腿肉或Xm取代五花肉、以板栗取代蛋黄,加入胡萝卜配色,增加粽子的纤维质。或者可以将糯米混加“五谷米”,增加粽子的纤维。另外,制作豆沙粽时,建议以植物油取代猪油,可降低粽子的热量。一般来说,肉粽所含的热量较多,每个约含450至600大卡热量;碱粽因体积较小,相对热量较小,热量在未蘸糖前约为100至120大卡;特别要注意的是,豆沙粽除了砂糖或蔗糖含量较高外,多以猪油炒过,每个热量约含500至600大卡,热量在粽子王国中数一数二,在食用中要特别注意。多吃果蔬助消化众所周知,粽子是糯米制品不易消化,很多人在食用以后都有胃饱的感觉。所以建议节日前后,千万不要餐餐吃粽子,或只吃粽子忘了其他种类食物如青菜和水果的摄取,这样容易造成便秘。如果感觉肠胃不适,来一碗清淡汤,如冬瓜、竹笋、丝瓜汤等,最后再来一些水果,以增加纤维质的摄取,使得营养达到均衡。吃粽子时,很多人喜欢就着番茄酱、甜辣酱等酱来改善口感。但是这些调味料都含钠比较高,对高血压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十分不利。如果家中有小朋友,不妨将多油肉粽改为清淡鱼粽或鸡肉粽,增添五谷糙米增加纤维量,在做法上可先将五谷糙米煮熟,然后将鱼肉与鸡肉包入粽内,不需太长的蒸煮时间,又可保有内馅的鲜美,高蛋白的健康粽相当适合发育中的小朋友食用。对于口味稍重的人,可以自行制作风味独特的咖喱粽,也就是将内馅的米不以传统方式炒煮,而是改以咖喱调煮,其他内馅也比照咖喱饭的做法,换成咖喱为主要调味材料。推荐一种中药高纤素食粽,内馅全以素食材料,加上以黄芪、陈皮等补身的中药材浸泡内馅的高纤米料,然后再以浸泡的含有中药材的水来蒸煮米料,不但爽口低热量,融入米馅内的中药,还可以有强身之用。慢性病患者莫犯馋慢性病患者不必完全不吃粽子,只要控制好分量就可以了,一般来说,一次最好不要吃超过两个粽子的量。糖尿病患者平常早已被告知要少***致糖食物,所以湖南甜粽并不适合食用,而碱粽虽然热量较小,但是糖尿病人应注意不要蘸糖吃,必要时可以用代糖取代。除糖分外,也要小心主食分量,若是以一餐一碗饭的人而言,一个台湾粽的主食分量就相当于一碗饭,加上配料的肉类,其实就已经相当于一餐所需的分量;若是食用裹蒸粽,更要拿捏好分量。至于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潮州粽或南部粽等调味较少的蒸粽,因为北部粽与裹蒸粽的馅料经过腌制调味,对于需要限制钠量的高血压患者就较不适合;高血脂患者,对于上述所提油脂含量较高的潮州粽,不管甜咸,一定要特别注意,而南部粽的花生与花生粉也是属于高油脂类,最好也不要食用。痛风患者如果发现裹蒸粽内包有鱿鱼、干贝、鲍鱼等高价食材或台湾粽包有香菇时,千万要特别小心,以免痛风上身。世界各国的粽子习俗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然而,在国外也有不同的吃粽子习俗。日本人在过节时所吃的粽子不是用糯米做的,而用粉碎的米粉做,粽子的形状与中国不同,普遍将粽子包成锤子形状。缅甸人也喜爱吃粽子,但和端午节没有什么联系。他们是用糯米为原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
问题六: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重阳吃啥???吃重阳糕
问题七: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习俗是为了纪念谁?传说在五月初五的时间,中国古代伟人屈原因被逼投江自杀.龙王感动他的爱国精神,接他去了龙宫.后来人民为了纪念他,也为了感谢龙王,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时候往江里投粽子,划龙舟.~
问题八: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什么了?盐蛋.
问题九:好想吃粽子,怎么还不到端午节很快就到端午节啦
今年的端午节的时间是:2017年5月30日(五月初五星期二)
放假安排:5月28日至30日放假调休,共3天。5月27日(星期六)上班。
三、潮汕人有些什么习俗
■潮汕人外出习俗
穿着——城乡人们外出办事、做客,都注意穿戴齐整。若做新客或参加节日盛会,要穿上最漂亮最适时质地最好的衣服,农村人叫“做皮衫裤”。60年代以前,农民上圩市做买卖,多赤足。80年代以后穿鞋着袜上圩市做买卖的日多。青年男女儿童,出门走亲戚则多有穿新衣习俗。
携带——旧时,人们上圩市多带市篮、箩筐;走亲戚带装礼品的花篮、藤篮,如远行携带衣物,平民用包袱,有的用水布作包袱,有钱人用藤荚、皮箱。解放后,人们时尚用军干用的背包、皮包,女人多花布手提袋、塑皮袋;80年代后,各式各样手袋、背包、皮箱,随人喜好。
交通工具——解放前人们外出多步行,远途坐船为多。计算路途远近,以10华里为一铺,通常走一小时。轿是富贵人家的交通工具,城镇多有专供雇用的轿铺,官贵者坐四人大轿,一般有钱人坐二人抬竹轿,新娘出嫁坐花轿。轿在解放后已弃用。本地极少有牛车,没有马车。解放后,驻军曾有马车,后也为汽车代替。
20世纪以前,内河近海交通靠木帆船、篷船,上苏杭、下海南及出远洋靠双桅红头船。汕头开埠后,门户开放,外国轮船纷纷到来,外资、华侨、内资轮船公司甚多,内河也行小轮船。至30年代水运发达,人们出洋南下北上做生意,多坐轮船,红头船退位。潮汕铁路1904年动工,1906年建成通车,成为汕头与潮州人们交通的主动脉。20年代末至30年代,潮汕各市县普遍筑汽车公路,1933年筑汕头飞机场;至此,海陆空交通全面畅通,有钱人、生意人,多以此为交通工具。清末民国初人力车(黄包车)成为市区路面的重要交通工具;但无论城乡,短途仍靠步行。解放后,大量单车出现,市区脚踏三轮车也多,至六七十年代,汕头成为单车密度最高地区。80年代后,汕头海陆交通全面发展,摩托车也成为全国密度最高地区;公路交通和市区公共汽车,也逐步发展。出门坐车、坐船、搭飞机,不管长途短途,已成为人们外出的习惯。平原地区过河,旧时多靠渡船,解放以来多已建桥,农村的小渡船,也已是凤毛麟角。
辞送——凡亲人挚友远行,必有辞送。潮人出洋谋生者众,远离故土,未知何日回归,亲情惜别,往往缠绵悱恻,或互赠礼品留念,或送钱财作盘缠,或煮鸡蛋甜丸送顺风,千叮咛,万嘱咐,世俗人情,至善至礼。旧时有“父母在,不远游”观念,今交通便利,人皆以事业为重,观念渐变。
宜忌——旧时远行者,路途艰险,多有求神问卜,选择吉日之俗。动身之时,宜说吉利话,忌说跌、沉、翻、倒一类词语。近年交通事故频生,司机和旅客,也还有求神保佑和掼珓者。
■潮汕人待客送客习俗
待客
迎客。客人到来,主人要上前迎接。客人若是生客,主人要向家人介绍客人身份、称谓,要招呼客人坐在适当位置。远道来客,还有递巾洗脸之礼。
敬烟茶。敬烟茶是潮人最普遍礼俗,在家待客更少不了。不吸烟的人,客人到来,也会很热切买烟。潮人好脸子,敬烟要用高级烟,若无高级烟,常向客人道声“对不起”。旧时,在农村,农民用烟筒吸烟,客人到来,为客人装烟点火,递烟筒时,常用手掌擦烟筒嘴,然后递与客人。后来,有了纸烟,就给客人卷纸烟。在清代,潮人还有敬槟榔风俗。乾隆《潮州府志》载:“蒌叶槟榔,无时释口,亲朋往来,不具酒茗,勿以为嫌,不设槟榔,便称简慢。”后来,槟榔蒌叶,少有,旱烟卷烟普及,敬槟榔礼俗,遂为敬烟茶代替。
送客
农村送客较为热情,凡客人有带礼品来者,主人只收一部分,另送礼物回敬,他们尊守古训:“来而不往非礼也。”送客也必送至巷口、村外。在城市,也有这种风俗,但不若农村之讲究。
■从潮汕俗语看潮人的饮食习俗
蜡笔
潮汕俗语是潮人日常口头交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潮人对生活经历和经验的高度概括和归纳,蕴涵着潮人的生活哲理和处事原则。而饮食,作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头等大事,自然在潮汕俗语中有着广泛的反映,其内容涉及到潮汕的小吃、特产,潮人的饮食偏好、饮食戒忌、烹调讲究等等,潮人的饮食习俗在诙谐幽默的潮汕俗语中表现得更为具体生动、活泼有趣。可以这么说潮汕俗语也是探索潮人饮食习俗与文化一个不可多得的重要途径。下面就将有关潮人饮食习俗的潮汕俗语归纳如下,以请教于方家。
一.见诸潮汕俗语的潮汕小吃、特产
潮汕小吃是潮汕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芭,历代民间点心师傅博采众家之长,搜尽地方之特产,精心制作,逐步积累形成丰富多彩,独具地方特色的美食艺术品。更以品种多样、用料讲究、制作精细、配料独特、味道可口而闻名遐迩。其中的著名品牌在潮汕俗语中都有所表现:
1.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
老妈宫粽球指汕头市升平路头妈祖宫(即老妈宫)附近的顺德号的粽球。由于粽是用竹叶包裹,要打开吃了才知道味道,于是有此俗语。喻事久见人心。由于潮人有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而且在南方过了端午节,气候开始转热,故俗语中还有“五月未食粽,破裘唔敢放”的谚语。
2.苏南薄饼—嘴甜舌滑
苏南薄饼汕头市澄海区名产小吃,以入口即化,酥香可口为上品。以此喻某人能言善道,善于吹捧。
3.靖海豆楫—好着喉衰着齿
靖海豆楫揭阳市惠来县名产小吃,香甜可口,但因质地柔韧,牙齿不好的人容易粘在牙缝中。俗语以此喻有所好必有所损。
4.意溪饼—大块厚
意溪饼潮州市意溪镇名产—酥皮潮式月饼,比其他地方所产的月饼较大块,也较厚。以此喻较好的机会或较丰厚的收入。
5.棉湖酥糖—无粕
棉湖酥糖现揭阳市揭西县棉湖的名产,入口即化,不留余渣。以此喻无根据的乱讲一通。
6.老君堂香腐—楞楞
老君堂香腐潮州市下东平路老君堂所产姑苏香腐。质地硬韧,需慢吞细嚼。喻坚韧。
7.海山虾米—大插
海山虾米揭阳市饶平县三百门盛产的对插大虾干。以此喻有大的收入来源。
8.狮头鹅—大只雅
狮头鹅汕头市澄海区名产,个头大,体态优雅,肉质鲜美。俗语以此喻高大健美之人。
9.潮州柑—碰桶
潮州柑潮汕名产,个头大,汁多肉美,以前长期为出口外销产品。
10.赤内琵琶鸭背柿
赤内、鸭背地属潮州市潮安县的归湖镇,是有名的水果之乡,一个盛产琵琶,一个盛产柿子。
11.陈桥阿妈惊吊瓜溪东老爷畏麦
陈桥、溪东都属潮州市,一个盛产青瓜,一个盛产麦子,大家久食生厌。
12.南畔洲菜头—痛窟
南畔洲菜头汕头市澄海区盛产的良种萝卜,个头大。传说某农民一天早上下地,发现萝卜被盗,地里只剩下一个个的大窟窿,面对如此场景,老农只能对着窟窿心疼被盗的萝卜咋那么大个。由此喻损失惨重。
13.猪肠胀糯米
猪肠胀糯米即糯米香肠,潮汕有名小吃。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塞入猪肠制作而成,皮薄,馅饱,圆鼓鼓的。俗语以其外形喻某人衣着太过紧束身肢。
14.棉湖豆干—热单畔
棉湖豆干揭阳市揭西县棉湖镇的名产。吃时把豆干放入油锅中煎,只煎一面,使其半边焦黄味道香脆,另半边仍然乳白鲜嫩,吃起来别有风味。俗语使用同音相关的手法,喻单相思。
15.无可奈何舂甜
甜,潮人用糯米和红糖蒸成的一种糯米年糕。由于不易变质,方便保存,同时又耐消化,能吃饱肚子。是过去坐红头船到海外打工者必备的食品。由于飘洋过海,出外打工,是事出无奈,故有此叹。
二、潮汕俗语所反映出来的潮人饮食偏好
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类对食物的选择不仅取决于其个人的机体特征、时代条件、周围的自然环境等,而且更取决于其文化特点。不同的文化,对食物有不同的标准和消费方式。地处海滨的潮汕人对于食物更是有自己的一方见解和偏好。
1.年夜尖头冬节乌鲍鱼蒜蓉
尖头:江海交汇处的一种鱼。乌:乌鱼,一种淡水养殖鱼。冬节:冬至。在冬节至年关,此两种鱼最肥美。乌鱼是潮汕人较喜欢食用,也是比较值钱的一种淡水鱼,在潮汕俗语中有广泛的反映。与之相关的俗语还有“寒乌热鲈”(冬天的乌鱼、夏天的鲈鱼最为肥美),“乌鱼鳃,唔甘分厝边”(乌鱼味美,就连不能吃的鱼鳃都不与别人),到了六月,乌鱼不当令了,但这时苦瓜、勒鱼开始新鲜上市,于是又有“六月乌鱼存个嘴,苦瓜上市勒鱼肥”一谚。
2.鲤姑喉吃赢草鱼头
潮人谓鲤姑鱼的头部与肚子之间的部位最好吃,比草鱼头还美味。鲤姑鱼到六月最为肥美,是趁时好货。故还有俗语“六月鲤姑”一说。
3.立冬蔗食病痛
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
4.夜昏东,眠起北,赤鬃鱼,鲜薄壳
晚刮东风,早刮北风,正是赤鬃鱼和短齿贻贝当令的季节。薄壳为潮汕特产,生长在江河的入海口,六月天的时候,生长得最为饱满,故有“六月薄壳—假大头”一说。
5.钱螺蚌仔—食酸嘴
钱螺、蚌仔两种贝壳类食物,个小肉少,不方便进食,同时也没有什么吃头。
6.三四卖梅,五六刮草
每年的三、四月杨梅当令,市面上就开始有人卖杨梅了。但“一粒杨梅,三斗火”,杨梅有热气,容易上火,不能够多吃。由于杨梅不易保存,过了端午节,市面上就没有杨梅卖了。即“水梅唔过四月八,杨梅唔过五月节”。
每年的五、六月天气热,街上开始有人卖草(凉份)。草,是三伏天潮汕民间小贩所卖的一种清热小食。一般都用一个大缸盛之,当有人购买时,用勺子从缸中一块一块的刮出装碗,并同时在碗中切割几下,撒上砂糖即可食用,与之相仿的消暑食物还有豆腐花。这些都是本小利大的生意。故人称“草豆花,砍参割”(本小利大)。相关的俗语还有“别人草,别人糖”(别人的东西,可以任意挥霍浪费)、“草熬熟,天时变局”(夏天的天气变化无常)、“南肚浮乌云,草卖有存”(下雨天,草果卖不出去)等等。
7.三四桃李柰,七八犹甘柿
三、四月桃、李、柰成熟,七、八月份犹甘和柿子当令。
8.霜降,橄榄落瓮
霜降时,橄榄成熟可以收获。要用瓮来装是因为橄榄见风就起皱,需装入瓮中密封保存才长久。
9.食鱼爱食马鲛鲳,看戏爱看《苏六娘》
谓马鲛鱼和鲳鱼是好鱼,潮剧《苏六娘》是好戏。潮人特别爱好吃鲳鱼头,爱食到什么程度呢,有俗语“卖田卖地买鲳鱼鼻”以夸张手法极言鲳鱼头的美味。
10.食蛴试身份
蛴,蟹类的一种,壳的两端成锥状,大足瘦长,潮人喜用生蛴腌制生食,味极鲜美,但肠胃不好,易引起腹泻。
三、从潮汕俗语看潮人的烹调讲究。
潮人的烹调技术,注重色、香、味俱全,其悠久的烹调文化,通过散布在国内外的大小潮州菜馆,早就在国内和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特别是潮州菜以海鲜见长,烹调用料,多姿多彩,采用鱼翅、燕窝、禽畜内脏和某些蔬菜,都是世界各国很少使用的。
1.潮州菜的制作方法
“煎炒烙”潮菜烹调中的三种主要炒盘工艺。炒盘时讲究“猛火厚香鱼露”。“炖”潮菜烹调中四种清汤的制法。:就是用生鱼菜在滚烫的汤中泡熟,就象现在的吃火锅。潮菜中以汤泡类最为特色。特点是清甜可口,而且能保持原味。
2.潮州菜的“彩盘”艺术
潮州菜在装盘的时候,厨师用竹笋、萝卜、薯类等,精工雕刻成各色各样的花鸟之类或放上蔬菜,置于盘中做点缀之用。所以俗语有“莞荽姐叠盘头”之说。莞荽,是潮汕地区特有的一种香菜,做为盘头配用。“姐”字纯粹是一种拟人化的尊称,并不意味就是女的。此俗语比喻走在前头的人和事。
3.潮菜烹调配料的讲究
有“嫩姜陈醋”、“生葱熟蒜”之说。调味用的姜要用嫩的,醋要用陈酿的。用葱时只需切碎无需炒熟,用蒜时就需炒熟。这些都是潮汕厨师们经验的高度总结。潮州菜还很重视调料,每样大菜上席时,必配上“酱碟”,有时是甜酱、有时是梅膏酱、有时是桔汁等等。这都要根据上什么菜而定。蘸上各种“酱碟”,吃起来风味更加独特。
4.潮菜宴席菜式的讲究
潮菜宴席菜式讲究饮食多样化,荤素结合。故有“食鱼食肉,还着菜甲”一谚。
参考书目:
《中国菜精华大全》王洪选编鲍鱼鸡肉
《潮汕熟语集释》蔡英豪编著
《潮汕方言熟语辞典》林伦伦编
《潮汕俗语集》蔡绍彬遍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