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为何主家还很高兴
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为何主家还很高兴?现在距离春节越来越近了,村里各种酒席也渐渐多了起来,过个三天两头不是这家办酒就是那家办酒席。在农村人们都喜欢趁年底办酒,这样可以图个热闹,二来年底了农民大都回家了,办酒席可以多一个帮手。
在我们广西农村,在村里办酒席也是像主人家说的随礼两百,而且关系一般的随礼一百都行。办酒席前一天,人们就会提前预算要购买的酒菜以及准备的桌子、凳子、锅头等等,最后由主人家或者主人家亲戚到街上购买,最后村里的男女老少就会前来帮忙,妇女洗菜、切配,男人准备柴火、炒菜等等。
农村人大都比较热情,现在能在村里办酒席的家庭其实条件都是不错的,按照我们这边的风俗,如果在村里办酒席都要吃个两三天,而且也像题主说的人们随礼200元,一家老小都来吃。这个是没有什么的,既然主人家能主动邀请别人前来,那么主人家就不会在乎这点钱,而随礼也只是礼尚往来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在乎钱多少。
如果一些农村主人家人缘不好的,即使办酒席也不会有多少人前来,这会让主人家很尴尬,这样的事在我们那里也发生过。记得我们隔壁村就是有一家人红白喜事从来不参与,后来到了自己家亲人去世,很多人都没有去他们家帮忙,看着主人家可怜的样子,即心疼又愤恨。所以人生在世,做好自己,不要斤斤计较,要乐于助人。关于上面这个话题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下方留言,一起探讨。
在我们广东,主家办喜事,客人随礼,都是很随意的。你只要给个小红包,然后人过来吃饭就好,而且来的人越多,主人家会觉得越有面子。有喜事,办酒席,本来图的就是热闹喜庆,而不是客人的份子钱。
像广东佛山顺德,那里吃酒席,主人家更是一分钱都不收。把红包接过来,然后又还回去。如果客人,硬是把红包塞给主人家,东家还会不高兴的。
在东家看来,我请你来是为了热闹,吃酒席的。你能来吃我酒席,这已经是给我东家面子了。而且多几个人来,更热闹,我更加有面子。那我还怎么好意思拿你红包呢?
如果你硬塞东家红包,那就是你看不上东家的意思了。以后,咋们的感情就要生分了啊。
在亲朋好友中,除了近亲和自家兄弟外,那些远亲和朋友的,都不太会一家人来吃酒席的。大多都是派一个代表过来凑个数的。
现在大家的生活变好了,对于大鱼大肉在自己家都已经吃腻,不会像过去那样为了吃一顿好的而全家去吃酒席了。
在农村,去吃酒席,路程比较远,农村路又不好走。而且去吃酒席要的时间又长。不像城市,只是吃一顿饭,一两个小时就走人。
一般农村的酒席都是一去,就要去一整天的。年轻人们,都是不太愿意去的。平时家里有肉吃有酒喝,不太会为了一顿吃的,而浪费自己一天时间的。
我发现,在农村里,去吃酒席的,都是老一辈的多,他们是不得不去。不去会伤面子和感情,所以老一辈的,才派个代表去参加酒席的。
像近亲和自家兄弟,他们就是因为和你家熟,和你家亲,有血脉关系,才会一家人很欢喜地来吃酒席的。
而且,像那些近亲,如舅舅家,姑姑家的,他们一家人来吃酒席时,给的红包一般是到场的亲朋好友中,比较多的。
以现在的物价,除非一些真得家庭情况不好的,才会给一两百块。这种情况下,作为东家的,都会体谅的。
别说他们已经尽力给红包了。要是给一块钱红包,东家也不会介意的。毕竟这是自己的血脉至亲。
就像,你舅舅来你家吃饭,需要给钱吗?道理都是差不多的。
所以说,东家看到那些只给一点份子钱,而全家来吃酒席的客人,不会不高兴,还会很欢喜。
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为何主人家还很高兴?
农村有句老话是专门针对随礼这事说的:多来多往,少来少往。意思是你现在随礼给人家多少,将来人家得按照这个给你往回赶,所以,对于随礼这事,农民觉得随意就好。
办喜事本来就是快乐的事情,农村人喜欢热闹,越是喜事越盼着热闹,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能够携儿带女来参加喜事的,都是给面子的人,事主当然开心。
悠然把随礼这个事情好好跟大家叨叨叨叨,随礼又叫赶人情,比如说邻居家里有事,需要去参加,去了得也随礼,到咱家有事时,邻居自然会随礼回来,这就叫做赶人情。
赶人情这事在农村应该说还是蛮被重视的,无论红白喜事,都要派一个信的过的人当天现场收礼金,并且记下随礼人的名字和礼金的数目,到时候主人家会依据这个随礼单往后赶人情。
农村办喜事,都会提前给客人们下通知,在集市上看到当面说也好,电话通知也罢,都会在告诉完什么喜事、喜事日期后,顺带着嘱咐一句:一定要全家一起来!!
因此,喜事那天的客人数是按照通知到的客人全家计算的,然后根据人数定喜宴,到了喜事当天自然是看到全家都来才开心呢,不然喜宴空了桌多浪费和尴尬啊!
随礼200是个普通数目,不多也不少,是最近这两年刚提起来的数字,以前都是100元,普通关系都会送这个数目的随礼,事主将来会依据记着的礼金数目往回赶人情。
当然,农村也有个别奇葩人物,比如十年前他们家里有喜事时是随礼100元,现在人家家里有喜事了,他们从随礼单上看到是100,便会赶人情还礼金100元。
不过这样的人少,也挺让人讨厌的,他们不考虑钱币升值问题,就怕自己吃了亏,是农村里最让人讨厌的死脑筋,一根弦,这样的人家人缘一般都不好。
喜事事主在当日,如果看到客人携全家老少来,会非常开心的,因为他们觉得客人来的越多就是越给自己面子。随礼200元是当下礼金最基本的数目,礼金还是那句话:多来多往,少来少往。
说到农村办喜事,在我们老家农村大多数人是送100元了,全家去吃,从晚上吃到第二天晚上,还有的送50元,也是全家去吃,但主人家也会热情的招待每位朋友,但也有的超过送100元,但毕竟少数。所以提问者说送200元,全家去吃,主人家还高兴,这也不怪。
第一我们农村办喜事是自己办,大约一桌酒席的成本在300元以下,总体酒席办下来也不会亏,就算亏,也亏不了什么。
第二主人家也是图喜庆,不是为了赚钱。
第三也是为自己以后送礼,压力没那么大,别人送你多少,以后你回礼就回多少,别人也理解,也一样会热情招待你。
所以办喜事要图快乐,不要图钱,这样办喜事酒席才有意意。
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为何主家还很高兴?
各地办喜事的习俗不一样,这随礼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像咱们老家和湖南交界,我姐就嫁去了湖南,这两地相隔不到百里,这办喜事随份子钱差别就特别大,我姐那办喜事,对主家来说,只有亏没有赚,客人随礼大多200,也不算少,但回礼重,一般头天晚上吃一餐,第二天中午还有一餐,每次都要给客人回礼,少说要60,这样一算,等于客人只来了80,要再算上拖家带口的,只有亏没得赚。
随礼回礼这是一点,还有一点,我姐那一带,酒席的菜十分的丰富,不管什么菜,都是用盆来算的,并不是当地人吃的多,而都是打包的,菜一桌就人手发袋子了,打包用,吃完倒是省了捡菜的事。
主家本就没打算办个酒席还得靠接份子钱发家致富,在当地的习俗,办酒席就是给大家热闹的,街坊邻居都一样,习俗也一样,所以,像来200全家都去吃的,是很正常的事,毕竟回礼重啊,主家也不会因为这个不高兴,因为大家摆酒都一样的。
似乎是这么个理,我姐那的人,特别喜欢多生,家里的孩子越多越好,似乎不用钱养一样,我姐就生了三个。
可百里之外,咱们村这一带那就完全不一样了,主家办酒席就很精打细算,菜上的很丰富,但量不一定够,你筷子稍微慢点,可能都不够分一块,当地更没有打包的习惯,吃完也就走了,剩下的菜,主家会捡菜分类,给家里的亲人们一人分一点。
精打细算体现在哪里呢?主家发出去邀请函后,会粗略的计算一下人数,预计好桌数,接份子钱的时候,心里也会很在意,似乎感情的深厚此时都在红包里了,你要是来200全家人来吃,你要不是帮主家干活的,多半事后遭人口舌,被认为贪小便宜,不懂事。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很少有人随礼200,就全家去吃饭的,全家去吃饭的,都是帮着做事的,又随礼又帮着干活,主家哪有不开心的呢?
有钱多出点,少的是人场,亲友都参加,喜庆又和睦。
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为何主家还很高兴?
首先,农村里办酒席就是图个热闹。在农村里一般是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才办酒席的,而红喜事的话则主要是老人过大寿、子女结婚,或者是家中乔迁,而近些年如果子女考上了大学也是会举办酒席的。白喜事,那是无法避免的,每个人都会有这一天。而在办酒席的时候,无论是红喜事还是白喜事,图的就是一个热闹。尤其是红喜事,就是要让亲朋好友们聚在一起,大家共同庆祝。因此自然是来人越多就越热闹了。只要把所有前来的人招呼好了,把喜事办得热闹,那即便是自己亏一点,也是无所谓的。因为在农村里,大家都是很在乎声誉的,都想要被人称赞,而不想办个喜事,还被人说闲话。
其次,办酒席时主人家并不在意礼金多少。虽然近些年,农村里办酒席的时候随礼的金额是有所上涨了,一般都是要一百起步了,关系好一点的普遍都是两百,而血缘关系亲近的,走得比较亲密的那就是四五百了,甚至还有些上千元。但是,在农村里办酒席随礼,只要在正常范围以内,大家都是可以接受的。毕竟随礼这个是礼尚往来,别人来得多,你去得也多,并不是说只收不进的。何况还有一点,在农村里绝大多数人家办酒席都不是为了挣钱的,不能说亏钱了就不办,只有极少数人才会想着办酒席来敛财。
最后,全家去吃的多数是关系好的亲戚。像关系一般的朋友、村里人,是很少全家去吃的。而一家人来参加酒席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关系比较好的亲戚。而亲戚之间一起来,这样不仅显得重视,而且还顺带走了亲戚。让主人家看到他们一家人都来了,也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在农村里走亲戚,都是很喜欢带着小孩子一起来的,这样人多也是非常热闹的。在农夫所在的村里,有些人家里办酒席了,还会特意邀请亲朋好友们一家大小全部到访,有的人没来,甚至还会开车去接他们一起过来,这一点农夫就感觉非常好。
其实,现在农村里办酒席,多数的目的还是为了热闹,而要想热闹自然是人越多越好。在农村里办酒席,基本上都是自己在家里做,场地大,再多的人也能坐得下,而且办酒席的成本也要相对低一些,多几个人也多不了多少钱。所以客人随礼200,全家人都去吃,这并不是什么稀奇事,这也是农村人情味的一种体现。
农村主家办喜事,客人随礼200元,全家到场吃喝,主家还很高兴吗?其实,这只是个表面现象,里面的内容很复杂。
农村办酒,不管是哪类酒,都要择个日子,有个长达一至半月的准备工作。把远近的三亲六戚三朋四友通知个遍,某月某日我处办酒了,到时恭候大驾光临哦。
一切准备就绪,那一天到来,寨上的男女老少全部出动,有厨艺的青壮年男子杀猪宰牛,妇女儿童洗刷锅瓢碗盏,喜气洋洋,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
一般来说,农村办酒要吃三餐,(隔晚拢客,次日还有两餐,正席一般在下午三点举行,这正席是最丰盛的。在我的家乡,正席这餐,要有二十多碟菜数,硬菜(指肉类)占80%以上,配菜也相当齐全。
上面讲了许多铺垫,现在转入正题,不能跑了''礼金''这个主要话题。提问中的''随礼200元,全家到场吃喝,主家反而很高兴'',真的是这样吗?
我家住农村,我附近的几个自然村寨,80%以上都是同姓家族,寨上有喜酒,我都被安排在收礼处收礼金,对收礼非常熟悉。
主家准备一个收礼薄,是登记各方来客礼金礼物的。一般来说,各方来客的礼金有多有少,视内亲还是一般亲来定,不是千篇一律的200元。内亲的礼金礼品是相当大的,比如说,姑妈家嫁女,当舅舅的外家送礼最多。我们这里有户人家,舅舅送给姐姐嫁女除给沙发电视洗衣机外,还给了12000元的礼金,物质现金加起来就是20000多元,这还不够,还给外娚女准备了从头到脚的衣服。
至于一般的亲戚朋友,所送的礼金,根据和主家的关系亲密程度,有的送几千的,几百的,一般关系的大都送1至200元。送礼没有规定,随意,一台酒下来,主家大概收入100000左右,也有的人家亲戚朋友少收个4至50000元,一般都收个7至80000元。
其实,农村办酒席是亏本的,为什么呢?因为是地方风俗形成,家家有酒都要办,你不办别人会认为你没有本事嘲笑你,使得本来就不富裕的人家借钱都要办,为的是争个脸面。到头来负债累累,三年五载都还不清。
现在,政府提倡,农村酒席尽量少办俭办,农民群众是欢迎的!
农村办喜事时,客人随礼200全家都去吃,为何主人还很高兴?
记得我太爷爷前年过九十大寿的那天早晨,家里来了很多很多的客人,甚至有一些人连我都不认识。当时我父亲早早的就在学校旁边的农家乐里预订了八桌的酒席,本来以为八桌就已经差不多足够了。结果那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才发现八桌酒席还是远远的不够,后来没有办法只好又增加了三桌酒席。
后来爷爷说这就是我们那边的一种习俗,每逢家里办喜事的时候总是希望两边的亲戚朋友来的越多越好,最好是一家几口人全部都来。其实这是对主人家的一种尊重与肯定,让主人家感觉到特别的有面子。如果你家办喜事的时候来的客人非常的多,那就说明你家在当地混的还不错,算是个有头有脸人物显得非常的有面子。
说到份子钱我们那边可能和大家有所不同。一般家里办喜事亲戚朋友最低都是五百、六百甚至上千上万的都有。同村的那些隔壁邻居可能包的份子钱会少一点,但至少也在两百或两百以上。如果少于这个数目的话大家都感觉拿不出手,感觉一点面子都没有。
一是八十年代初期,也是吾辈们。那时在我们乡村随礼是4毛钱,同志,同事通常8毛钱,绝对友好的一元二角钱,亲人通常一家人6元,亲戚基本差不多,礼节一样结婚前夜办酒席12菜,烟酒照样,大家开怀畅饮,结婚日晚上酒席更加丰富,亲人亲戚朋友,乡里乡亲尽情畅饮。(细节的不于叙述)主人频频敬酒,席间新郎,新娘出来分喜烟喜糖并向大家敬酒并示祝贺。这也是祖国站起来到初富的结果。
二是2000年左右。即90年代到2005年左右。这个时间段随礼发生巨大变化,份子不断提高。在我们这里农村习俗乡里乡亲通常5O到1OO。亲人按户通常300到5OO左右,同志,同事100,关系好的咱不细说。礼节和上面讲的一样,就是酒席发生很大变,档次高了很多,不管是食物餐桌上非龙虾,鲍鱼,红鲟等名贵海鲜,还有珍稀动物筹,餐桌上酒类不是茅台至少五粮液,红酒,啤酒等,新郎,新娘分喜烟喜糖时,喜烟是每个人一包,不分男女老少,个个有份;(通常烟在15块左右)喜糖也打扮一新袋装,盒装的。尽管农村人办喜酒亏了,但是每个人都很高兴,因为酒席办得好,受到大家夸奖。这也是祖国富起来的结果。
三是2010前后直至今天。婚庆更是更上一层楼。此话咋讲:听我慢慢道来:在我们地区乡村孩子结婚乡里乡亲至少100元,亲人按户至少每户一千以上,同事,同志通常300百,要和的500百以上,亲戚至少千元以上;酒席礼节同第一,不同的是办酒分二种情况,在自家办通常请一条龙服务队。(因为现在没有人闲着为你做杂事;婚礼请专业司仪包括婚礼主持,席间节目表演一条龙服务。(的几万块)新郎,新娘席间分喜烟喜糖,喜烟至少硬中华,宽点的软中华,每个人一包,喜糖也是五彩缤纷;酒席更是上档次,花样百出,真是享人间生活,品世界百味,酒类,饮料更不用讲。大家边吃边聊边欣赏节目,享尽帝王将相之生活。不在自家办大多现在在酒家办酒席,这不用我介绍,你比我懂。这也是祖国强起来的结果。
二、现在随礼不吃酒席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
现在随机不吃酒席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一种社会现实,因为现在的人对于酒席没有那么热衷了,想想看,如果一桌子十个人其它人你都不认识,你去还是不去,去了一个人不认识尴不尴尬?
记得有次,一个认识的朋友,他家儿子办周岁喜宴,又给我打电话了,叫我无论如何去喝一杯酒,我在电话中除了恭喜客套话之外,说一定到场喝酒。
说实话,我没有打算去,因为他儿子一年前刚办了满月酒,我当时就满心欢喜的来到了现场祝贺,红包也是现场塞个红包袋子给他的,当然就封了400元,也没有感到什么,大家高兴就好。
但是和我坐一桌的都是他家的亲戚,大大小小的,就我一个外人,感觉坐在那一桌是多余的,说实话没有吃几口菜,我只顾着玩手机,也没有心思吃饭,只是偶尔象征性的吃几口,最后实在坐着难受就提前下酒席了。
下酒席就和主家打个招呼我就回家了,老婆看到我,还问我今天吃什么好的,我说没怎么吃,回来还泡了一包方便面吃,老婆还在耳边说风凉话:“叫你别去了,转个红包就算了,你非要去”。我默不出声只顾吃面。
这次周岁,我没到他还邀请我,真是很热心,这次我绝对不去参加酒席了,准备赚个红包算了,并且这次随少点礼,转个200元算了,没必要打脸充胖子。
你们碰到这样情况的吗?
现在随礼不吃酒席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从古至今,结婚都讲究一个热闹,一听说有结婚的新人,很多人都迫不及待地去凑个热闹,看看新娘子。
婚礼在孩子们看来是一个非常喜庆热闹的日子,但对于大人们来说,很多时候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甚至有时候会感到很“伤钱”;因为人家结婚你肯定不是白去凑热闹的,为此你肯定需要花费一点时间精力,最起码你要随礼。
随礼也就是随份子钱,当然也被称作随份子,以前随礼,只限于男方亲戚,主要是为了帮助男方把婚礼办起来,把媳妇娶回来;以前每家每户也不是那么富裕,要结婚娶老婆需要花费很大一笔钱财,所以,走得比较近的亲戚们喜欢每个人随上一份礼,在表达自己祝福的同时,也能帮助男方娶亲进展的顺利一些。
渐渐地女方结婚时家里的亲朋好友,也开始随份子钱了,直到现在随份子逐渐成为人和人之间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
很多人觉得感情好,会在结婚时向亲朋好友发出喜帖进行邀请,而一些关系很好的亲朋好友也愿意捧场,来到婚礼现场送上一份对于新婚夫妇的祝福;并且带来自己的份子钱。
但由于现在物价飞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重”,份子钱自然也越来越大。
份子钱从最初的男方结婚,同一村子的将自己家里的好东西,拿出来送给男方帮助其办婚礼,在我父母那个年代,结婚甚至还有人从家里拿了几斤鸡蛋前来祝贺,后来演变成男方结婚随5、10元钱的份子钱。
再后来,随份子钱涨到了100元200元,到现在随一份礼500元钱都感觉拿不出手了,所以,现在礼金越来越大,随一份礼对于自己来说负担太大了。
对于部分工薪阶层来说,很可能,随一份礼,导致自己半个月工资都没了,一个月如果碰巧赶上三四个婚礼,那可真的是入不敷出,自己一个月辛辛苦苦白干了不说,很可能还得向家里要钱。
所以,这也是很多人随礼却不吃酒席的一个原因,因为感觉两个人关系还不错,不远不近,这份礼随也可以,不随也说不出什么来,但总感觉作为一个公司的同事或者一个小区的居民、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如果这份礼不随以后见面会很尴尬。
所以说,还是在人家结婚时去写上了礼金,但因为和他的亲戚朋友也不是很熟悉,觉得自己的礼金又随的比较少,因此,就不跟着凑热闹吃酒席了,到了之后写上自己的礼金,随便找个理由就回家了,这样下次见到对方时也不至于尴尬,也会很热情的送上自己的祝福,人家自然也看见你写的礼金,也会很热情的道一句“谢谢”。
否则这份礼金不写,自己内心总会感觉有些尴尬,见了面不知道应不应该打一声招呼。
其实,现在随礼不吃酒席的人越来越多也是有其他原因的,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家不愿意去吃酒席只是随礼了。
第一个原因就是距离远,没办法去现场随份子钱,只能通过电子支付红包转账,随一份礼。现在社会,人的交际范围很广,可以说,有的人朋友遍天下,但因为工作等各种原因,很忙可能没有办法来现场参加好朋友的婚礼;因为关系很好,所以说,这份子钱根本省不下,哪怕托人捎礼也得带过去,把祝福送到。
随着现在电子支付手段的增多,很多人可以足不出户就把份子钱随到了,如果感觉自己随的份子钱比较少,不好意思直接转给自己的好朋友也就是结婚的新人,那就可以让一同认识要去参加婚礼的人帮忙捎一份礼。
现在因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好不容易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周,到了周末,可以放松一下,去随份子很耽误时间,在参加婚礼来回的路上,很有可能浪费半天时间,到了婚礼现场,各种繁琐的婚礼仪式又不能马上开饭,所以说,很多人宁愿转账把自己的祝福送到了,也不愿意去现场凑热闹,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把自己的祝福送到了。
现在很多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天南海北,关系很好我们知道,但去参加婚礼的路途真的太遥远,自己本来就周日放一天假,赶去参加婚礼肯定来不及,甚至连路上的时间都不够呢。
如果为了这个事情向老板请假,老板虽然说可能会答应,但自己的全勤奖又泡汤了,不仅随了份子钱,还有路上的车费,自己到那个城市的花销,这些钱都算上,真的太不合算了,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地通过转账的方式随份子钱,不去现场跟着凑热闹了,否则这一大通花销真的伤不起。
第二点原因也很简单,自己和新人的亲戚朋友们都不是很熟,所以,在一个桌子上吃饭多多少少会有一点点的尴尬,而且有的人真的也不愿意凑这份热闹,和不熟悉的人同桌吃饭会让有的人很不舒服。
你根本就不知道你与什么样的人同桌吃饭,而且有一些人因为太爱占小便宜引发的陋习,真的让人很无语。
比如说,有的人在没开席之前,就将桌子上的瓜子果盘或者喜糖统统拿到自己这边,然后偷偷摸摸的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被发现了也就会心一笑,说是给自己家孩子拿的,让孩子也跟着沾沾喜气。
婚礼开始了,他们往往慌慌张张拿出手机开始录像,一边录像一边找到最合适的位置进行观赏,很多时候他们往往正好挡住了别人的视线,只是为了拍出好看的视频发“朋友圈”。
终于,当宴会的饭菜被端上了桌子时,他们会对每一道菜都盯着不放,有时候还没开席,他们就拿手直接去抓菜了,等到真正开了席,更是让人大吃一惊,他们仿佛几百年没有吃饭了一样,筷子一直就没有被放下过,每一道菜都被他们翻来翻去,寻找他们最喜欢吃的东西。口水很可能沾的满筷子都是,让人很不舒服。
然而,大家还没有吃完,他们就开始拿出自己事先准备的塑料袋子开始打包桌子上的菜,说是吃不了也浪费了,自己带回去让家里人也尝尝;结果半桌子的菜就没了,别人根本就没办法吃饭了。
如果这样的人身边再带一个小孩子,那可真是无敌了,他们会以小孩子小不懂事为由,做出以上举动丝毫不尴尬,真的是只要他们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和他们一起吃饭的人;这种人真的没有教养,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第三点现在大家的娱乐方式多了,已经不喜欢跟着去凑热闹了,也许小时候还喜欢别人结婚去凑个热闹,看看新娘子。但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大,很多事都习以为常了,结婚这种事对于自己来说,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人情往来的问题,根本没必要去凑那个热闹,把礼金一随,对于双方都好。
自己可以节省些时间做其他事情,办婚礼的人也不用为了特意招待自己而感到麻烦。现在的娱乐方式很多,何必去婚礼现场凑热闹,去参加婚礼一大桌子人谁也不认识,有那时间还不如和好朋友约着见见面、沟通沟通感情呢。
很多人会说,那新人不也是你的好朋友吗,你去现场参加婚礼,不也是和他沟通感情吗,但当你真正自己去了婚礼现场,你会发现新人真的很忙,忙着进行婚礼,忙着向各桌的亲朋好友敬酒,忙着和大家拍照。
总之,能陪伴你的时间少之又少,甚至可能一句话都和你说不上,所以,自己去参加婚礼就是参加了个寂寞,还不如在家刷剧、追综艺看看视频呢。
最后一点就是大家不喜欢被忽视的感觉,在婚礼现场由于新人很忙,他们可能根本没有时间可以照顾好你。如果他们的亲戚朋友你又不认识,就只能尴尬的和一大桌子不认识的人吃饭,假装熟络一下,然后大家就各吃各的谁也不管谁。这一点,对于面子小的人会感觉极为尴尬。
婚礼上酒席一般是在各种庆祝活动举办好后才能开席,即使菜被端上来了,但也不会发给你筷子,你只能看着却不能先动筷。然而,很多人就不喜欢这样,参加婚礼真的劳神费力,还不能立刻就吃上饭。
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参加婚礼,一般关系好的都会想办法随一份份子钱就好了,婚礼的酒席就不跟着凑热闹去吃饭了。
现在大多数人随份子都是为了人际往来,如果真的是很亲近的人,会选择早点去现场帮忙筹办婚礼,而一些无关紧要的人会觉得自己去也没什么必要,但是这份礼金不得不随,因此,很多人选择随礼但不吃酒席。
现在随礼不吃酒席的人越来越多,我认为有如下一些原因。
一、不论亲疏、遍请天下。我单位一职工结儿媳妇,拿着单位职工花名册,不管熟悉不熟悉,不管认识不认识,照花名册挨个请遍。被请的人,觉得不去参加,日后不好见面,毕竟是一个单位的人,去了,觉得又不熟悉,有的甚至不认识,一起喝酒吃饭,拘束无趣,为了不得罪人,很多人随礼不参加宴席。据说婚宴当天,有一半桌席没人坐,面子丢大了。
二、脸皮厚,以敛财为目的。有一人力资源部的老总,和小姨妹开了一家大排档。年年生日年年请,家里老婆、儿子过生也要请,还有乔迁酒、升学酒、满月酒等等。一年请多次,大家不敢得罪他,有请必送。更可恨的是,每次都在他自家的大排档办酒席,有盐无味,还吃不饱。鉴于他是领导,饭可以不吃,但礼不能少。前几年被举报,纪委请他去喝茶了。
三、现在大型宴会仪式太多,很难吃到可口的饭菜。我们这边婚宴、生日宴等仪式活动,都是中午12:08分开始,请专门的节目主持人主持仪式、唱歌跳舞,震耳欲聋,无休止的发言讲话,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无聊至极,仪式啰嗦到接近1点才结束,饥肠辘辘,满桌子饭菜冷冰冰,狼吞虎咽,填饱肚子,过后不是打嗝胀气,就是拉肚子,吃不偿失。除非最好的朋友,肯定随礼不出席。
当然,也有工作繁忙没时间、身体不舒服等原因不出席宴请的,但红包不能缺席。
笔者认为,亲朋好友家里的婚丧嫁娶活动,还是要尽量参加,毕竟现在是人情社会,讲究礼常往来。对那些不熟悉的、以敛财为目的的宴请,可以不参加,甚至可以不随礼。我是粮农二代,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有时候还真的不如不去。
去年我一个同学结婚,她说谁谁谁去,结果就去了我和另一个女同学。去了以后连给倒水喝的都没有,就这么干巴巴的站着,在街上溜达,大冬天的。
吃饭的时候直接给我们安排到婚庆公司的桌子上了。这也太随意了吧,怎么说我们也是新娘那边的朋友,不给她的娘家人一桌的话,也得给安排到同事同学桌子上吧!随便给安排了个座位,新郎新娘的没出面,整的我俩好尴尬,吃了没一半就走了。
我同学,就是新娘子,全程连句客套话都没有,虽然说她不擅长说什么话,但是已经结婚了,都是成年人了,最起码的礼数应该有吧!整的好像我们是来讨饭吃的一样。
走的时候,连包都没给,我们那里随完礼都会给一个红包,放点糖烟什么的,没有钱那种。当时以为她忙忘了,后来都没有提这茬。
我和去的那个同学后来聊天说,当时还不如不去,整的挺多余。
所以啊,不是过硬的关系或者亲戚的,就直接随礼,不去吃酒席了。免得自己落了尴尬。想想都觉得,无语。成年人了,最起码的礼貌都没有,还谈何做人!
还真是这样的。十月八号我侄儿结婚,他的同学大部分都是发的微信红包,有两百的、三百的,关系好一点的还有五百的,这我也理解,毕竟有些大学同学在外地,过来也不方便;而他单位的同事呢?一个同事自己挂了礼金之后,还带来了一张有二十一个名字的单子,其中有十九个同事随了两百元的礼;另外两个关系好一点的随了三百,而单子上的人嘛!统统没来……(我就在帮忙写人情簿,所以非常清楚)我猜可能有几个原因,一是想着平时关系也不是太好,别人既然邀请了,不来也不好,那就少随点礼金;二、想着既然礼金随得少,那人就不来了呗!反正如今的人个个肚子里都有油水,吃不吃这顿饭也没啥关系。
身处农村,儿女婚嫁、孩子满月、老人寿辰,遇上丧事,甚至是房屋上梁等都要办酒席,更别说地方乔迁、买个小车等值得炫富的事了。有了酒席,不得不去随上份子钱,吃个酒席,这可是农村人维系感情,增加交往的一种途径。不过,现在的农村出现]随礼不吃酒席的现象。
说起随礼不吃酒席,其实这是有原因的:
酒席的饭菜,也不再馋人,食欲不大现在,农民的生活已今非昔比。虽然说很多人还不能天天有肉吃,但顿顿都是细粮,油盐酱醋等一应俱全,经过精心烹饪,味道可口。就是想吃肉了,半月一月也会“奢侈”一下。遇到节日,或者家人们生日了,也会自办酒席或去酒店点些自己喜欢的饭菜。再说了,以我们当地农村来说,酒席上的肉类多是猪头肉、鸡肉、鱼肉,像猪肘子(全)、牛肉、虾只有家庭条件不错的人家才“舍得”。不是说,农村的酒席以“大锅菜”著称吗,就是那个“大锅菜”,已经没有了昔口的“味道”,就是有些吃席的,也没有丁更多的食欲。只是随个份子钱,表明心意,借故走人便是。
对酒桌之上的一些“陋习”,开始反感农村的酒席上难免还延续着陈规旧制。还是以我们当地来说,几个凉菜已摆上桌,中间总会有一个大盘,用盐醋、葱花、味精、辣面之类调配,俗称“和盘”,以供蘸着吃凉菜、凉肉、酿皮等。只要一开席,一桌子人筷子全伸过去,边拣肉菜,边蘸着吃。就凭筷子上那一次次的口水,想想都反胃,更别提抡起筷子到处夹菜,拖孙带女去揽盘,没吃完便打包,还有灌酒的,说酒话的。那情景,那场面,还就是不想进入“角色”。
还个人情,只为存续由来已久的乡“亲”如今农村成‘空心村“的有不少,这也是没法子的事。社会发展了,人们的观念变了,农村人开始向城广“迁移”。说是迁移,其实,即使农村人进城了,还是不能迁移户口。城市户口农村人无法办理,农村人还只能是城市的“外来户”。也没办法啊,未来的儿媳“没有城里楼房,不嫁”;农村小学撤校并校,一个老师带好几门课,却只有几个学生。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进城只为孩子的将来早做打算。村里更多的人外出打工。农村人红白喜事,图个热闹,为了省钱,大都是自己办酒席。那些不在村里的人,为了还个人情,便托亲戚乡邻随个礼。受人之托,也不好意思坐下吃了再走。
结语:
在农村随礼不吃酒席是人们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的标志,也是当代农村人从思想观念、卫生习惯转变的必然结果。不可否认,随着城镇化进度的加快和农村老龄化的到来,“随礼不吃酒席”的事,在未来的农村会逐渐常态化。不过,这完全不同“收礼不待客”,不吃酒席随礼了,这可是“你情我愿”的事,无可厚非才是。
首先,现代人都很忙
现代人生活节奏很快,每天的时间安排都比较紧张,有很多事要做。随礼之后不吃酒,可以节省出时间做别的事,而且,随礼也表达了对主人的尊敬。
其次,现代人生活生活质量提高了
现在百姓生活水平提高,过去吃不上的东西,现在成了家常便饭。而且酒席属于大锅饭,做的饭菜口味不一定符合自己。
随礼不吃酒席,一是没时间,二十不喜欢吃。
这种事情我还真是碰上了一个,那几年前我的一位曾经的老同事的女儿结婚。20多年前我曾经和她是一个科室的同事。后来我去了外地工作。20多年以后她的女儿结婚,没想到20多年不联系她竟然能够找到我的电话,并且冒着大雨亲自送来了请帖。我有点为难,因为毕竟20多年没有联系了,联系了几个从学校出来的师姐,她们说也接到了王姐的请帖,而且觉得好像她家在城里的亲戚不多,如果我们这一帮女人不去的话不太好,于是我们相约着一起去了给她捧捧场吧。
到我们去的那天,没想到下请帖的人特别多,可是去的人很少,就像我们那一桌10个人的酒席只有6个人到场,其他4个人听说也是随了礼,可是人都没有到场,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吃完饭以后很匆忙酒席剩了好多,好多,我认为感简直是太浪费了。王姐过来说吃不完的,有些基本没动的,让我们打包带走,我们也没有太推辞。
回来后,我问一个我们当时班里的一个同学,问到他为什么没有去,我还有点失望,他说太忙了,再说了20多年没联系,把礼金奉上就行了,本来也不想去。再说他自己事情也很多,厂子里太忙也走不开。其实我觉得真的二十多年没联系儿子结婚才叫本身也有一种别扭。大多数人都有一种抵触情绪的。现在大多数人都太忙,如果没有太频繁的走动的,感情不错的人,一般都是礼金到了,人就找借口太忙都不去了,现在谁也都不差那顿饭,是不是?
大概人们就是基于这种心理吧,所以现在农村和城市,酒席随礼人却不到场,不吃酒席的现象就越来越多。
现在随礼不吃酒席的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给大家说一件我的亲身经历吧,相信大家看完我的故事,大致上就能理解,为什么有些人随礼而不去吃酒席?
我的一个前同事,之前在一起工作也有好多年,算是那几年工作期间最好的朋友,后来大家因为各自的原因相继离职,虽然也经常聊QQ,发短信,但是,因为不在一起共事,同时大家各自的朋友圈发生变化,慢慢联系的就越来越少;
就这样偶尔联系一下,但也的确算得上是好友,在我们相继离开原来那家公司的第三个年头,十一小长假期间,好友给我发来请柬,邀请我在十月五日晚上18点,去某某酒店参加他的婚礼;
当年的我比较单纯,也没有多想,准时赴约,欣然前往,但这次吃酒席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酒席是一大圆桌,10个人,有9个人我都不认识,而且我们这一桌好像特别尴尬,除了一对小夫妻独自聊天,这桌的其他人都互相不认识,大家都只能在那尴尬的坐着,偶尔眼神撞见,还要礼貌的点一下头,微笑的打下招呼,现在想起我都觉得浑身难受;
那次的经历之后,大都数同学、同事邀请的酒席,我都会提前询问一下,邀请了哪些人,有没有我认识的,尽量避免尴尬的事情再次发生;
今天看到题主的这道问答题,让我想起了过往,我是跃跃欲试,有强烈的欲望想同大家分享我之前非常窘迫的经历,题主说:现在随礼不吃酒席的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那我也来和大家说说我的一点不太成熟的看法:
1、类似我的经历,相信很多同学就有过,参加好友的婚礼,可能这一桌子就没有一个熟人,坐在那里无比尴尬,也着实没意思,经历过1-2次后,可能大多时候也就会像题主说的那样,没有太多熟人的酒席,那就随个礼吧,酒席就不吃了;
2、曾经看过一篇好友发的朋友圈,他们家是个大家族,每年的五一、国庆节,都是家族成员请客吃酒席的日子,七天的国庆长假,一天要赶好几个场子,经历过这样的生活之后,就会感觉这样的酒席太消耗时间,太消耗经历,随个礼,酒席就不吃了;
3、还有的农村或者是乡村小镇,有一些陋习,喜欢办酒席,孩子满月办、孩子考上大学也办、老人过大寿办酒、反正是各种名目的请客办酒席,十里八村的乡亲也都不甘示弱,你家办完我家办,虽然随礼都不多,但类似这样的酒席真没有多大意思,慢慢的,大多数乡亲们,也就不给自己找不痛快,随个礼吧,酒席也就懒得去吃;
4、大多数农村的酒席是一条龙,大多数城里的酒席是各种酒楼饭店,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酒席上的菜肴同质化比较严重,好像走到哪,吃酒席都是那些菜肴,虽然也是有区别的,但这个区别也被频繁参加的各种酒席所淡化,给人留下菜肴好像都是一个味道似的,除了家中的至亲,其他人的酒席大多时候,选择只随礼而不去赴宴;
5、有血缘关系的亲戚断层了,加上大家都是独生子女,兄弟姐妹少,七大姑八大姨也少,家族里有血缘的亲戚都认不全,可能有时因为多年不见,连同自己的关系都没有搞清楚,但类似这样的亲戚,家中也是会有红白喜事的,往往都会给个面子,免得以后不好相见,但这也就是大家的底线,除了这些人的酒席非去不可,其他人的酒席也就变得马虎一些,随礼略表心意,酒席也就找个理由,不去吃了;
6、现在国家富强,家家户户的生活条件也非常的富足,在吃穿上面,大家都是喜欢什么吃什么,可以说现在的生活,天天都像在过年,吃酒席在以前是打牙祭,而现在,大家都疲于应付,酒席上的饭菜也不在馋人了,大家的食欲也没有以前大了,鸡鸭鱼肉大家也不稀罕,好点的海鲜鲍鱼,大家也不会有太多感觉,所以,酒席吃的人也少,即使是吃酒席的人,在酒桌上吃的也不多,万一哪天遇到家中有事,随礼表心意,酒席也就不去了;
写到最后,还想啰嗦几句,现在随礼不吃酒席的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上文给大家分析了好多我自己的一些浅薄看法,也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这样想的,仅代表我个人的一点生活,说的不好,还望大家多多指正;
吃酒席确实是一件麻烦事,不光是是去不去的问题,还有就是随礼多少也是一件麻烦事,多了自己承受不了,少了,可能又拿不出手,别人的请柬送到家门口,有时确实只能随礼,而不去赴宴,可能有这样一层用意,我就随个礼吧,金额不多,您别嫌少,我也不给您添麻烦,酒席也就不去了;
身为农村人,这种情况了解的自然多一些,也经常遇到。记得小时候要是亲戚或屯邻家办喜事,大家都像过年一样,老早就盼着。到了那一天,多远的亲戚朋友都赶来了,那时不像现在,基本都是步行,条件好的家庭有自行车,还有的赶马车来。老亲少友聚在一起,甚是热闹,不管盘子还是碗都吃流光。其实在今天看来,那时的菜基本不入流,和今天没法比,但那时人们的生活水平都不高,大家都差不多,一年也吃不上几顿大米白面。所以都吃得特别香,七大姑八大姨攀谈起来也特别亲热。那时的人都穷,但每个人都特别淳朴。
改革开放到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在农民生活水平都高了,穷富都不差吃喝,曾经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的大米白面鸡鸭鱼肉,现在已是家常便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心也变得复杂。现在人办喜事已不再局限婚丧嫁娶,甚至巧立名目,变成了部分人的敛财手段,剩下的人也只能随波逐流。吃喜酒成了家常便饭,一天要随好几个份子的情况几乎家家都能遇到。久而久之,这种场面已不是亲情友情的聚会,变成了一种形式。在人的心里不在那么重要,吃顿饭或捧个场而已,不是太亲近的关系不想去就不去了,礼到就行。在加上现在人都特别忙,都忙着工作,忙着赚钱,哪有时间去吃饭呢!
如今是科技时代信息时代,手机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可也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谁家有事不想去发个红包就行了,减少了面对面的交流。
综上所述可以归纳为四点:
一、生活条件好,不想吃,不去了。
二、工作忙没时间,不去了。
三、感情不深,可去可不去,不去了。
四、天天吃喜酒,吃腻了,不去了。
我想这种情况会越来越普遍。
三、湖南人逢年过节办宴席离不开十大碗,你知道有哪些吗
湖南也有十多个地级市,每个地方的习俗肯定是不一样的,我去过很多酒席,但要是让我说出有什么,我还真记不清,只能大概的说一下有什么菜。
首先,我们那边都是十个人一桌,不管桌子有多大,都是十个。上主菜之前都会先放一碗花生米和一碗凉菜,一般是凉拌皮蛋或凉拌卤鸡爪。有些地方上什么都是有顺序的,但我们这慢慢的大家都比较随便了。一般主菜有:
1.鸡肉,或清蒸,或爆炒。
2.鸭肉,我们那边的人都喜欢吃血浆鸭,所以端上来的一般都是血浆鸭,不过也有爆炒的和卤鸭。
3.猪肚子,这是所有菜里面最清淡的了,虽然湖南人爱吃辣,但清淡的用来解辣再好不过了。而且他里面还会放细粉,特别好吃。
4.酸辣毛肚,这估计是我最爱吃的菜了,又有酸萝卜的酸,又有毛肚的嚼劲,特带劲,是最好的下饭菜。
5.梅菜扣肉:农村里都叫pang,就是一大块五花肉切成十块,然后在下面放上梅菜和红枣,一般是老人家喜欢吃。
6.猪肘子,上面会放蛋饺和玉米和十个鸡蛋,鸡蛋是没有剥壳的那种,我们一般都是吃完饭了带回来吃。
7.水煮鱼,一般都会在下面放香菜。
8.羊肉,一般都是水煮,不用爆炒。
9.猪肉,猪肉的做法就和我们平时吃的差不多,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10.最后一个就是青菜了。
说的我口水都流出来了,我也不知道落下什么,我是邵阳人,欢迎老乡补充。
我家有个亲戚在张家界,那里的土家十大碗在土家族已经流传几百年了。土家十大碗不是每天都能吃到的,只有在土家人办喜事的时候才能一饱口福。比如喜结良缘席,喜添贵子、千金酒、满月酒,立新屋酒,还有老人们的拜寿酒等。在以前土家族的餐桌上是看不到盘子的,桌子上放的全部是蓝边大口碗,而且桌上放的都是十碗菜。久而久之,土家族人就给宴席取名为“土家十大碗”。在土家人办喜宴的时候,只要是去喝喜酒的,都会喝到主人的恭喜茶。一般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就用茶叶蛋作为恭喜茶,家庭条件差一点的就用炒米作为恭喜茶。
为了能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品尝到地道原汁原味的土家菜,张家界的一些特色餐饮店特别推出原始地道的土家十大碗。让您知道张家界不仅是山美,而地道的土家十大碗更美。
土家十大碗食谱
先上一碗“土家族恭喜茶”(原料:红糖,炒米,纯净水)
第一道:墨鱼老家贺菜(原料:墨鱼,肥痩肉丝,黄花,红薯粉)
第二道:鸡汁千张贺菜(原料:鸡汁千张,胡罗卜,肥瘦肉丝,青红椒丝)
第三道:黑木耳炖土鸡(原料:自产黑木耳,正宗土鸡)
第四道:乡村扣肚片(原料:鲜猪肚,白罗卜坨)
第五道:乡村扣蹄花(原料:正宗五花肉,莲藕坨)
第六道:乡村火炕鱼(原料:黄豆酸辣子,火炕鱼)
第七道:顶罐猪脚(原料:鲜猪脚,万年青)
第八道:土家扣肉(原料:五花肉,黑盐菜)
第九道:四季长青(原料:大地时蔬)
第十道:土家和渣(原料:本地小韭菜,自制豆腐酱)
第十一道:土家叶儿粑粑(原料:桔子树叶,粘米粉,糯米粉,黄豆粉)
第十二道:农家水果拼盘(原料:大地水果)
第十三道:开胃糊米茶(原料:自制糊米,纯净水)
在一些浓重场合中,一般都会超过10碗,所以所谓的“土家十大碗”反而失去数量上的概念了。
要是我去,怎么的也要来点爱喝的洋河酒,再配上十大碗,生无可恋啊!
1四小碟
2卤味拼盘
3大杂烩
4扣肉或肘子
5蒸全鸡
6红烧羊肉或烤羊排
7毛肚
8香菜牛肉
9基围虾
10扇贝或鲍鱼仔
11多宝鱼或桂鱼
12时蔬
13点心
14水果
醴陵一般六盆十碗,或者八盆十碗!碗除了头碗(全家福)都是七寸大碗!头碗一般都是大汤钵甚至是脸盆装!盆比较费钱,一般都是贵的菜品!扣肉是最隆重的一道菜,上这道菜是要放鞭炮(震天雷)的!
湖南人逢年过节,举办宴席往往离不开十大碗?这样看哪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了。
就拿北斗七星老家益阳来说,过去80年代办宴席,都是6高6矮,一道酒席一般是十二道菜,到现在,办宴席的喜家更加客气了,外加了3个火锅,水果,饮料,真是丰富极了。
什么是6高6矮呢?过去在酒席之上,怎么样才能衬托出来呢?所谓6个高碗菜,几十年了,北斗七星还隐隐约约记得,一个三鲜盆,里面装着一只整土鸡,放点盐和调料蒸热之后,再往里面放八个煮熟扒了壳的鸡旦,那时候大家喝洒席都是坐四方桌,一桌只能坐8个人,所以只放8只鸡旦,一人一只,你切勿多吃了。
第二个高碗是猪肘子蒸梅菜,一个生猪肚子大概在两斤半以上,或者用五花肉蒸梅菜扣肉也可以。
第三个麻花,我们桃江人叫尤交,鸡爪苏,都是用面粉加苏打化酵,放点红糖,芝麻油炸而成的,甜而香脆可口。
第四个是烟笋丝,家常菜,桃江竹林多,到了春天,每家每户挖上一些笋子,把壳扒掉,切成两块,放入锅中加水熟,然后捞起来滤干,用纤维帒装上,放在石板上用石头把笋子榨干水,到太阳天晒晒,再穿上绳子用烟熏干,这就叫烟笋了,想吃时,拿上一块用水泡化,切成丝条,炒肉丝,非常脆而好吃。
第五个,大蒜炒五花肉,把五花肉切成方块,炒熟加入蒜苗既可,这个较为简单。
第六个高碗是,鱼,这个酒席上少不了它,我们把它称之为"年年有余",一桌一条两斤整的鱼,有的是蒸熟,有的喜欢用油炸,油炸鱼不容易变质,能存放上两天,所以选择油炸鱼者较多,上酒席时,放上调料,汤水加热就行了。
而酒席上的六矮又是什么呢?大家不要性急,听北斗七星慢慢道来。
第一个矮碗菜是目鱼煮肉,属汤类。
第二个是辣椒炒肉丝,。
第三个是8个盐鸭蛋或者是皮蛋。
第四红烧猪脚或者排骨。
第五个是凤爪,卤凤爪便于下饭喝酒用菜。
第六个是肉丸子,把肉剁碎后加入地瓜粉,调料,盐,搓成一团,用油炸好。
以上12道主菜,外加上一个小菜,一碟花生米整整14大碗,够客气了的吧,让你看着嘴馋,吃着爽快,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大家喜气洋洋。
湖南人和四川人都喜欢吃麻辣香味,逢年过节,生日宴寿,办宴席离不开十大碗。而且加上凉拌菜,汤菜,炒菜(荤,素两样),可以说满满的一大圆桌。
过去80年代的宴席主要用的是方桌,8个人做的一桌。现在的宴席是大圆桌, ̄般十个人做一桌,具有喜庆佳宴,团团圆圆的美称。
如今宴席都是一条龙服务,主人家主要负责办宴席所用的材料(菜,调料,肉食,烟,酒,茶,饮料,纸巾……等)。厨师方用的是桌椅板凳,碗筷盘刀……等用具)。
宴席主要有凉拌菜(凉拌鸡块,板鸭,猪心,舌,肚,海鲜虾,螃蟹,兔肉,腌瘦肉,牛肉,花生核桃糖等)。zhen菜有(鸡,鸭,鸽子,甲鱼,扣肉,巴巴肉,烧白等)。炒菜有(青椒肉丝,牛肉丝,素碗豆角,花菜,莲白,红油菜等)。烧菜有(红烧肉,水煮鱼,水煮牛肉,红烧肘子,红烧猪蹄等)。汤菜有(三鲜汤,碗豆尖汤,波菜汤等)。
宴席圆桌上首先是摆 ̄块白色的布,然后在上面铺 ̄层透明的塑料薄膜袋,防止油污把桌子弄脏。
其次就是摆好碗,筷子,纸巾,饮料,酒,口杯。
最后就是凉拌菜摆在圆桌中间,客人到齐了就开席,边吃边聊边喝酒,然后慢慢才上蒸菜,烧菜,炒菜,汤菜(按照先后顺序)。
我是湖南隆回人,我们这边农村办酒席一般是四个凉菜十二个热菜!
鲍鱼好吗(请客吃鲍鱼)" title="农村办酒席吃鲍鱼好吗(请客吃鲍鱼)" >
凉菜一般是腊牛肉干,腊鸭胗,花生米,腊鸭掌,松花皮蛋,瓜子干果之类的。一般是四个凉菜先上
热菜种类繁多,我们村镇最经典的菜谱一般是这样的。
第一道菜大片牛肉或者大片羊肉(这个是硬菜,大碗装的一般有两斤以上的牛羊肉。鲜艳的红油辣椒、翠绿的蒜苗配菜有冬笋或者土豆块。不像酒店里只有几片牛羊肉。)
第二道菜蛋饺或者三鲜汤(隆回特色菜:用薄蛋皮包上肉沫蒸锅蒸熟)
第三道菜大碗猪肉(整块猪瘦肉洗净放大锅里煮熟后切片加高汤焖制)
第四道菜辣子鸡或者清蒸鸡
第五道菜梅菜扣肉或者米粉肉
第六道菜青椒焖肚条或者酸辣牛毛肚
第七道菜红烧甲鱼或者基围虾或者其他鱼类,海鲜类
第八道菜辣椒炒鸭子或者烤鸭
第九道菜酸辣鸡鸭杂或者酸辣肥肠
第十道菜隆回三辣(生姜大蒜青红辣椒炒豆豉,下饭菜)
第十一道菜红烧鱼或者清蒸鱼或者泥鳅黄鳝之类
第十二道菜时蔬
湖南新化:三合汤,肠子粑,红烧肉,磨竽炒牛肉,粉条炖豆子,炖土鸡,麻辣鸡爪,腊鱼,雪花丸子,红烧肘子加四道凉菜。
娄底的景观和美食几乎都在新化,新化人好吃辣,好吃牛肉,好吃芸子菜和腊味菜,三合汤是新化最出名最普及的一道菜,菜名有汤但又不似汤,菜里满满的牛肚,牛血,牛肉和辣椒花椒,吃完满头大汗却会大呼过瘾,另外我还最喜欢新化的磨竽,新化的磨竽与外面的磨竽完全不同,很脆,你走出新化车站的门便到处可以吃到好吃好辣的磨竽小吃,拿根竹签插上几个煮在辣汤料的魔竽,吃的太爽了,也可以和牛肉一起炖菜吃,几乎新化的红白喜事都有这道经典地方菜。
湖南邵阳洞口一碗鸡,一碗鱼,一碗酸辣毛肚,一碗扣肉,一碗猪脚,一碗血浆鸭,一碗蒸盆,一碗大片牛肉(或羊肉),一碗细木耳,一碗暴辣椒,一碗青菜,一碗鸡爪(或虾),另加四碟皮蛋,花生米,猪耳,牛肚等凉拌
湖南邵东,一碗鸡,一碗鱼,一碗猪肚,一碗东坡肉,一碗猪腿,一碗团鱼,一碗蒸盆,一碗大片牛肉(或羊肉),一碗细木耳,一碗暴辣椒,一碗青菜,一碗鸡爪(或虾),另加四碟皮蛋,腰果,猪耳,牛肚等凉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