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熬阿胶膏用的红枣是哪种 熬阿胶用什么红枣好
我们都知道,红枣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的红枣会有不同的味道和口感。那么熬阿胶用哪种红枣比较好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熬阿胶用什么红枣好用红枣干,或者超市卖的那种大红枣,买回来自己去核,这个没啥特殊要求,只要不用鲜枣就好。
红枣宜用红枣干。因为红枣是带有一定水分的,放在阿胶糕里熬制以后,吃起来会有一种“很湿的”感觉。选用红枣干,熬制以后,既不会那么干,也不会那么“湿”。
很多人熬阿胶糕选用的红枣是中国独一无二树上自然吊干红枣,学名叫:新疆若羌灰枣
通过对比品尝,发现若羌灰枣的口感非常好,第一它的甜度非常高、第二它的口感非常劲道、第三它的营养是普通红枣的数倍,做成阿胶糕食用能增加阿胶糕口感,提高阿胶功效。
熬阿胶放红枣有什么作用红枣阿胶糕中的红枣具有什么作用?
在中药学里,红枣的应用可分为以下几种:
1.养血安神:女性躁郁症、哭泣不安、心神不宁等,用红枣和甘草、小麦同用〈甘麦大枣汤〉,可起到养血安神、舒肝解郁的功效。
2.补气养血:红枣为补养佳品,食疗药膳中常加入红枣补养身体、滋润气血。台大免疫学孙安迪博士大力提倡平时多吃红枣、黄芪、枸杞,能提升身体的元气,增强免疫力。
2.缓和药性:红枣常被用於药性剧烈的药方中,以减少烈性药的副作用,并保护正气。如:「十枣汤」中,用大枣缓解甘遂、大戟、芜花等泻药的毒性,保护脾胃不受伤害。
4.健脾益胃:脾胃虚弱、腹泻、倦怠无力的人,每日吃红枣七颗,或与党参、白术共用,能补中益气、健脾胃,达到增加食欲、止泻的功效;红枣和生姜、半夏同用,可治疗饮食不慎所引起的胃炎如胃胀、呕吐等症状。
红枣是补气养血的圣品,同时又物美价廉,民众无需购买坊间昂贵的补品,善用红枣即可达到养生保健的功效。
熬阿胶的做法用料:
主料:阿胶125克、核桃仁适量、黑芝麻适量、红枣适量、老冰糖60克、黄酒230毫升、枸杞25克
步骤:
1.选用品牌阿胶,推荐选用福牌、东阿、同仁堂三大品牌阿胶熬制。将阿胶打粉或者捣碎
2.用黄酒将阿胶烊化24小时以上备用
3.选用新疆纸皮核桃,手工剥皮后炒熟即可,尽量不用市场上卖的核桃仁,这样保证新鲜
4.老冰糖打粉或者捣碎
5.选用新疆若羌枣,去核后剪成条状
6.枸杞洗净
7.选用河南优质黑芝麻,洗净后晾干炒熟
8.将烊化好的阿胶倒入铜锅中,加入老冰糖粉一起熬制
9.熬制过程中要不停搅动,一般熬制20分钟左右即可,中间要不停搅动。当熬制阿胶挂旗状态即可
10.阿胶熬制挂旗后依次加入辅料枸杞,红枣,核桃仁,黑芝麻。然后充分搅拌均匀后即可出锅盛入模具中
11.盛入模具后按压成型后自然冷却即可。
12.将冷却后的阿胶糕切成片状即可食用。
二、大枣+ 生姜+桂枝+甘草
(大枣,生姜,桂枝,甘草)共29个方剂使用:
柴胡桂枝汤,大青龙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葛根加半夏汤,葛根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附子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药汤,小建中汤,炙甘草汤,栝蒌桂枝汤,桂枝汤,厚朴七物汤,桂枝加黄芪汤,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桂枝救逆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竹叶汤
1.【柴胡桂枝汤】: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洗)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擘)生姜一两半(切)柴胡四两桂枝一两半(去皮)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2.【大青龙汤】: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38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此为逆也。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3)【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第23条.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3.【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桂枝三两(去皮)细辛三两生姜半斤(切)吴茱萸二升大枣二十五枚(擘)
1)【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352条.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4.【葛根加半夏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二两(切)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33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5.【葛根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第12条.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6.【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切)杏仁十六个(去皮尖)甘草一两二铢(炙)大枣五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7.【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甘草(炙)各十八铢大枣四枚(擘)生姜一两二铢(切)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7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8.【桂枝附子汤】: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一云脐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2)【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第23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9.【桂枝加大黄汤】:桂枝三两(去皮)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10.【桂枝加附子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11.【桂枝加桂汤】: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117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2)【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第3条.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小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1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8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43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13.【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擘)生姜四两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14.【桂枝加芍药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生姜三两(切)
1)【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15.【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6.【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一两大枣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17.【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2条.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18.【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牡蛎五两(熬)蜀漆三两(洗去腥)龙骨四两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2)【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第12条.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19.【桂枝去芍药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促,一作纵。)
20.【小建中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3)【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第13条.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4)【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第22条.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5)【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第18条.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21.【炙甘草汤】: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22.【栝蒌桂枝汤】:栝蒌根二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1)【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第11条.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23.【桂枝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4)【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5)【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7条.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6)【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9条.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7)【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8)【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9)【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0)【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1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1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1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44条.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14)【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45条.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15)【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16)【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54条.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17)【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一云大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18)【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19)【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20)【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2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2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2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24)【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25)【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240条.病患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26)【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27)【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28)【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387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29)【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第36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30)【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第1条.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24.【厚朴七物汤】:厚朴半斤甘草三两大黄三两大枣十枚枳实五枚桂枝二两生姜五两
1)【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第9条.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25.【桂枝加黄芪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二两
1)【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第29条.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卧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2)【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第16条.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26.【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于一枚(炮)
1)【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第31条.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28.【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
1)【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第8条.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天雄散并主之。
29.【竹叶汤】:竹叶一把葛根三两防风桔梗桂枝人参甘草各一两附子一枚(炮)大枣十五枚生姜五两
1)【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第9条.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三、黄芪***甘草***当归***枸杞***阿胶***大枣***黑芝麻***核桃***桂圆能同用吗
没有见到不可以同服的忌讳,甘草与大枣选一即可,补虚宜蜜灸甘草,小便不畅宜生甘草。当归与阿胶涩滞,黄芪量应大于当归加阿胶之和的5倍以上,枸杞性寒慎用,尤其是冬天或者虚寒体质。有空可以看看黄元御的“长沙药解”和“玉楸药解”,冯世伦主编的“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这些书都依据本经和伤寒的用药总结出来的,远比当代多数所谓医生和药典的断章取义、胡思乱想来的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