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连江鲍鱼是哪里的特产
连江鲍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连江鲍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连江鲍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连江鲍鱼
连江县地处福建东部沿海,属中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全县海岸线长238公里,海域面积为3112平方公里,海岸线曲折,港湾和岛屿众多,近海地形平坦开阔,潮流通畅,为连江渔业生产尤其是鲍鱼养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我国在同一海区养殖来自不同地理带和不同国家鲍种的最适宜地区。2009年全县渔业总产量达64万吨,居县级渔业产量全省第一位、全国第二位。其中,鲍鱼养殖量达10亿只,年产量为1.2万吨,占福建全省产量的62.8%,全国总产量的28.3%,已经成为中国鲍鱼养殖的第一大县。2010年5月,经专家现场考察和评审后,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中国鲍鱼之乡”的称号。
连江县鲍鱼养殖始于1989年,养殖区域主要分布在黄岐半岛的后才里、后湾、罗源湾、可门口以及靠外洋的东洛岛近岸与浅海水域等处,品种以皱纹盘鲍、北方皱纹盘鲍杂交子一代与日本盘鲍原种以及杂交子一代所杂交的杂交种为主(当地俗称黑鲍)。通过二十余年的实践探索,连江县已突破了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中的关键问题,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养鲍方法与技术,形成了鲍鱼海上筏式和陆上工厂化两种养殖方式互补的良好局面。由于养殖品种适宜、方法得当、技术先进,养鲍业发展迅猛。截至目前,全县有鲍鱼育苗场119家,年育苗能力6~8亿只,养鲍数量达到12.2亿只,其中鱼排网箱式养鲍15.2万箱,养鲍10亿只,海带筏式养鲍2亿只,工厂化养鲍0.2亿只。预计2010年鲍鱼产量将超过1.5万吨,实现产值18亿元,成为连江县水产养殖业的第一大产业。
地域范围
连江鲍鱼保护区范围位于连江县现辖行政区部分海域,范围包括下宫乡东部海域、筱埕镇、安凯乡、黄岐镇和苔_镇周边海域,即如下A→B→C→D→E→F→G与连江县陆域所围之海域:A.(北纬26°24′49.55″,东经119°50′44.86″)、B.(北纬26°26′21.78″,东经119°55′4.15″)、C.(北纬26°22′15.68″,东经119°58′24.12″)、D.(北纬26°16′54.72″,东经119°58′7.57″)、E.(北纬26°15′6.30″,东经119°49′32.68″)、F.(北纬26°14′33.33″,东经119°43′18.23″)G.(北纬26°16′38.11″,东经119°43′19.26″)全县海域面积3112.02平方公里。保护区域位于台湾海峡南北寒暖交汇海域,面积约26000公顷,214年全县养殖鲍鱼面积13440亩,养殖鲍鱼量约25亿只,产量3.2293万吨。
连江鲍鱼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连江海域适应性驯养2年以上的皱纹盘鲍与盘鲍杂交选育的后代。
二、生长环境
水温15℃至26℃,盐度28至32,pH值7.8至8.4,溶解氧≥5mg/L,流速1m/s至2m/s,海水透明度≥1m。海水水质符合国家有关渔业水质标准规定。
三、养殖管理
1.苗种:壳长1.3cm以上、形态规则、色泽鲜艳、纹理清晰、无病害、无药残、活力强的苗种。
2.饵料:海带、江蓠、紫菜等新鲜大型藻类,当新鲜饵料缺乏时,可适当投喂盐渍海带、干海带等。
3.密度:壳长1.5cm至2.5cm的鲍鱼,投放量不超过200粒/_;壳长2.5cm至4.5cm的鲍鱼,投放量不超过100粒/_,壳长4.5cm以上的鲍鱼,投放量不超过50粒/_。
4.水层:水深范围3m至5m,遇高温、低温和赤潮季节,养殖水层可适当调深。
5.捕获:壳长达到6.5cm以上即可捕获上市。
6.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干制鲍鱼加工关键技术
1.工艺流程:原料选择→去壳去内脏→腌渍→清洗→水煮→水冷→干燥→包装。
2.关键工艺:
(1)原料选择:鲜活、形态完整、肥满度好。
(2)腌渍:10%食盐溶液20℃盐渍24小时。
(3)水煮:50℃至0℃的热水中定型20分钟,然后在100℃的沸水中煮透3至5分钟。
(4)干燥:风速3m/s、温度16℃、湿度70%干燥28至30天,至水分含量≤10%。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活体连江鲍鱼:鲍壳质地坚硬;软体部分比例高,肉质肥厚,呈黄白色,富有弹性;腹足吸附力强。
(2)干制连江鲍鱼:形态完整,外观呈不透明状麦芽糖色,肉质肥厚且有韧性,外表稍有白霜,有碳烤的清香。
2.理化指标:
(1)活体连江鲍鱼:蛋白质含量≥14%、脂肪含量≤0.7%、精氨酸≥14.0g/kg、天冬氨酸≥12.8g/kg、谷氨酸≥19.5g/kg、丝氨酸≥6.0g/kg、β-胡萝卜素≥20ug/100g。
(2)干制连江鲍鱼:蛋白质含量≥52%、脂肪含量≤3.0%、水分含量≤10%、氯化钠≤6.0%、灰分≤7.0%。
3.安全和其他质量技术要求:饵料和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二、鲍鱼像什么(鲍鱼这些年经历了什么)
旧时王谢堂前鲍,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李莹王雨娟闫楷文
阿暖竟然在小乡镇的宴席上看到了鲍鱼,盘子里装着十头左右大小的八只鲍鱼,菜上桌还没等转一圈,就已经被同桌的其他人分食殆尽。虽然阿暖没有吃到,但心里却是在暗自惊讶:很久没吃老家这种酒席了,没想到已经这么高规格了。
在阿暖的印象里,鲍鱼可是高端食材,平日里自家几乎都不会主动买,偶尔吃一次也都是别人送的。直到这次吃完酒席,她才在与主人家的聊天中得知,桌上的鲍鱼一份大概在七八十块,虽然在一众鸡鸭鱼肉里算是贵的,但这样的鲍鱼价格在阿暖看来完全是平价。
“我以前真的以为在饭店吃这样一份鲍鱼,起码要大几百块。”鲍鱼很贵,这是绝大多数人对鲍鱼的天然认知。“一口鲍鱼一口金”,鲍鱼是公认的中国传统名贵食材,居于“鲍、参、翅、肚”四大海味之首。但现在,鲍鱼确实越来越多地走向了普通人的餐桌,相关的平价外卖制品也在雨后春笋般地往外冒。
所以,曾经的“贵族”食材鲍鱼,真的已经降级为大众消费品了吗?
鲍鱼跌下“神坛”?鲍鱼确实越来越便宜了。
连江县鲍鱼协会会长、福建中新永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永寿有23年的鲍鱼养殖经验,见证了中国鲍鱼养殖逐渐发展的过程。他告诉我们,十头鲍以前的售价能达到每斤170元到200元,现在只有不到50块。
鲍鱼大小按头数计算,以每司马斤(俗称港秤,约合655克)包含的鲍鱼只数来形容鲍鱼的大小。比如两头鲍就指一司马斤有两只鲍鱼,每只鲍鱼的重量在300多克。“头”数越少,表明鲍鱼个头越大,价格也就越贵。所谓“有钱难买两头鲍”,就是说大个头的鲍鱼数量稀少且昂贵。
根据我们在广州黄沙海鲜水产交易市场的走访情况,十二头鲍目前的批发价格大概在47元/斤,六头鲍为63元/斤。
广州黄沙水产市场上的国产十二头鲍摄影/闫楷文
黄沙市场三和水产的吴老板告诉我们,去年疫情养殖基地囤积了大量鲍鱼,(疫情)稍好点后,鲍鱼价格大跳水,十二头鲍的零售价降至30元左右。“虽然零售量有所增加,但是毛利少,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卖。”今年9月是旺季,鲍鱼价格涨到40元左右,但广州近期的疫情一直反反复复,吴老板直言生意不好做。
受疫情影响,进口鲍鱼的热度也有所下降。“安检环节和时间都加长了很多,鲍鱼在这半路上就死掉了,买回来也卖不出去。所以这两年基本上都消费国产鲍鱼。”吴老板说。
疫情带来的价格大幅下降是意外,但鲍鱼价格下行却是必然趋势。吴永寿提到,鲍鱼养殖存在周期性,但整体来说,鲍鱼的产量是在波动性增加,而价格是在波动性下跌的。
厦门市启丞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皇金鲍品牌主理人翟敏表示,鲍鱼价格下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是现代育种和养殖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鲍鱼的产量,使得其平均成本相对下降,从而影响到价格。
其次是南北对调养殖模式的应用。以前全国80%的鲍鱼产量都来自福建,福建海藻丰富,适宜鲍鱼生长,但福建夏季的高温却对鲍鱼并不友好。“鲍鱼是很娇贵的东西,对水温和水质要求非常高。”吴永寿说。
为了鲍鱼更好地生长,养殖户们每年都要对鲍鱼进行南北跨度一千多公里的候鸟式迁徙。吴永寿告诉我们,在每年的4月20号左右,他们会把福建的鲍鱼集体运到山东、大连避暑,等到12月10号左右再运回福建。南北对调的模式下,鲍鱼产量会增加40%-50%,养殖周期也得以缩短。同时,对调之后会有半年左右的海水养殖场自净期,水质通过自净会对鲍鱼更加友好。
供给增加之后,消费者对于鲍鱼的认知也开始改变。虽然还没能达到完全大众消费的程度,但鲍鱼的“应用场景”已经由以前的高端公务宴请逐渐延伸到了平民饮食之中。
在翟敏的观察中,鲍鱼的平民化趋势始于2017年。当时鲍鱼价格大幅下跌,许多零售品牌进入产业,逐渐培养起消费者吃鲍鱼的习惯,鲍鱼的消费频次也显著提升。
根据企查查数据,目前登记在业或存续的鲍鱼相关企业共4403家,其中2020年及2021年就注册成立1200余家。具体到鲍鱼捞饭这一细分餐饮渠道,相关企业、店铺目前共有126家,其中有119家都是2019年后注册成立的。可以说,最近两年鲍鱼相关企业到达了发展峰值。
从美团平台上的鲍鱼捞饭外卖来看,一般三十多元的价格便可以买到一份鲍汁满满的捞饭,并附带一整颗鲍鱼。在北京朝阳,一家鲍鱼捞饭外卖的月销可以达到两三千单。小陶点过多次鲍鱼捞饭外卖,一般这种外卖会连砂锅一起送过来,以保证炖品的口感。“口感不错,价格也还可以接受。”对于小陶来说,便宜不是吸引她消费的因素,“最重要的是好吃,质量好。”
北京朝阳地区美团外卖上的鲍鱼饭
鲍鱼飞入百姓家,像捞饭这样的亲民菜品形式发挥了很大作用。除了鲍鱼捞饭,还有鲍鱼鸡、鲍鱼排骨、鲍鱼面等将新鲜鲍鱼和其他普通食材放在一起的菜品,让鲍鱼的家常属性得以提升。
在美团买菜上,单只17克起的鲜活小鲍鱼只需要2.5元,45克起的中鲍鱼也不过9.9元,价格在海鲜产品中并不突出。一般家庭消费的话,小鲍鱼足以制作出味道鲜美的海鲜盛宴。
优质干鲍依然“贵族”根据前文所述,鲍鱼的价格可以控制在日常消费范围内。那“一口鲍鱼一口金”的说法又从何而来呢?
造成大众对鲍鱼是高端食材刻板印象的,其实是干鲍。鲍鱼有干鲍与鲜鲍之分,干鲍是鲜鲍经由复杂的干制程序而来。古人所说的“鲍参翅肚”中的“鲍”,其实也是指这种经过复杂工序制作而成的干鲍。它之所以能够登上珍馐之巅的宝座,最初靠的并不是口感,而是物以稀为贵,以及繁复难记的制作和熬煮流程。干鲍非得由厨子经过仔细烹饪才可有良好的食用口感,因此大都是配有厨子的大户人家才能享用。
鲍鱼也因此成了“身份的象征”。所以,稀缺的鲍鱼自然就逐渐成为了富贵人家的菜肴。与其说吃的是口感,还不如说吃的是地位、权力。
据吴永寿介绍,现在中国鲍鱼养殖量每年在十几万吨,但只有不到5%的量会被制作成干鲍。较之于鲜鲍,干鲍在市场上的流通量要小得多。
此外,干鲍制作起来也比较麻烦。首先在原料选择上,干鲍就要求很高。制作干鲍的鲍鱼规格都偏大,目前吴永寿这边主要用来制作干鲍的是一种叫做绿盘鲍的品种,由厦门大学柯才焕教授团队研发。这种鲍鱼品种养殖出来的单品可以达到500克以上。其次,干鲍的制作流程比较复杂,要经过晾晒、腌渍、水煮、烘干、吊晒等几十道工序,经过30-45天的风干晾晒,并且温度不能太高,干的速度不能太快。
“技术含量很高,不是随随便便晒干就可以的。”吴永寿表示。一面是“转化成就高品质”,一面是“长菌腐败”——是成就“极品”还是“废品”,亦或是碌碌“凡品”,都在匠人的手眼掌控之间。经过多番处理制成的干鲍,水分流失,重量大跌。一般来说,10斤-12斤鲍鱼才能制作1斤淡干干鲍,盐干或糖干鲍鱼也要七斤原料鲍鱼才能制作,产出量很低。
在人工养殖鲍大范围推广以前,天然捕捞的鲍鱼有百分之八九十是被用来制作干鲍的。捕捞难度大、数量少、制作流程复杂,种种原因造就了干鲍的高价。哪怕现在鲍鱼的整体产量大幅提升,干鲍依然比较昂贵。吴永寿公司生产的干鲍因品类、大小等的不同,每斤在300元-3500元不等,而最为名贵的日本溏心干鲍,要卖到万元以上。
目前干鲍市场鱼龙混杂,几十块到上万块的产品都有,但整体来说,干鲍的价格并不平民。
广州黄沙水产市场上销售的干鲍摄影/闫楷文
所以综合以上,我们所说的鲍鱼平民化,指的其实是鲜鲍鱼。
鲍鱼自由还有多远鲍鱼的平民化趋势愈发鲜明,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要实现鲍鱼自由了?
厦门大学地球与海洋学院教授游伟伟认为,福建等沿海地区很早就实现了鲍鱼自由,未来,鲍鱼一定会作为日常食材,被端上全国更多家庭的餐桌。
目前,鲍鱼行业产量年平均增长在10%左右,也就是每年产量大约增加一万吨,但消费市场增长没那么快。福建的渔民也不断通过技术革新来对抗供过于求的局势,努力把成本控制在一斤40元钱左右,靠低价多销来保证市场。
游伟伟希望未来鲍鱼可以做成金字塔型的产品。
金字塔顶端的优质干鲍依然很贵。金字塔的中段,自改革开放之后就一直存在于宴席上,消费场景主要是婚宴等重要场合,象征着请客者的面子。如日本人会专门把鲍鱼的内脏献给最尊贵的客人,类似于吃鹅肝。鲍鱼肠胃中有海带、紫菜的残留物,口感层次丰富,简单煎一下,拌点酱油就很美味。
在金字塔底端是老北京炸酱面里、厦门沙茶面里吃的鲍鱼。加一颗鲍鱼,普通面条的身价立马提升,至少可以多卖10块钱,消费者还会觉得特别划算,其实这样小规格的鲍鱼一颗的成本才两三块钱。
北京大海碗餐厅推出的“鲍鱼炸酱面”;摄影/余乐
近两年,川渝地区已经形成这样的市场,成都人在麻辣火锅里看到鲍鱼,感觉不可思议,“这么贵的东西怎么会用这么市井的做法。”
与类似的小龙虾行业相比,从养殖所在的第一产业看,小龙虾行业第一产业有七八百亿,鲍鱼只有两百多亿,依据现有的产业增长速度,追平是迟早的事。更显著差距在于第三产业,小龙虾行业有发达专门店与零售渠道,而鲍鱼的第三产业尚不能统计——因为鲍鱼还只是菜肴的性质,独立的鲍鱼门店稀少。
在终端,鲍鱼自由也有赖于消费者对鲍鱼的家常式烹饪方式的接受。
福建人煮鲍鱼非常简单:拿回家用水冲干净,连着贝壳一起或者把肉单独挖出来,汤快滚的时候扔下锅,煮5分钟捞出,不加任何东西。肉质是最Q弹的,嚼劲刚刚好,还能吃出海藻的鲜香味。
但是,对鲍鱼食材陌生的消费者,往往看到鲍鱼个头很大,就使劲煮。一旦煮过20分钟,鲍鱼的口感就变得像橡皮,咬都咬不动。
翟敏希望鲍鱼变成更为便利的食品,2019年开始,她公司的方向转为加工鲍鱼产品,生产即食的干鲍来解决消费者所遇到的问题。
干鲍产品的开发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考虑到温度、湿度、地理条件等关键性因素,日本的干鲍加工技术最为成熟。但福岛地震以后,日本加工厂家的数量骤减大半,当时只有四五家工厂还能够提供代加工服务。同时对于外国订单,日本厂家的态度也很犹豫。通过多方面的沟通与协商,翟敏才辗转联系到一家能够代加工的厂家。
在鲍鱼运送至日本之前,需要进行第一步冷冻初加工,这也是一道技术难关。第一批运送去的鲍鱼就已失活,造成了六万多的损失,经过了反复的试验,干鲍的产品才初见眉目。在日代工的干鲍产品,全部销往香港市场。
除了代工,翟敏的公司也在国内加工干鲍新产品,命名为“溏心鲍”,干鲍鱼与广东风味的酱汁搭配,只需加热20分钟,消费者便可以在家中吃到成品菜肴。
相比最初没有附加价值的原料销售,“溏心鲍”不仅提升了产品价值,还为消费者解决了烹饪的难题。市场随之打开。
未来,翟敏打算向消费者普及鲍鱼知识,也会根据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定制产品。如针对年轻人觉得产品口味厚重的问题,翟敏与团队加入了陈皮,将口感调整得更为清爽。
吴永寿也努力在各个大城市宣传鲍鱼的营养价值和功效,普及鲍鱼的处理和烹饪方法。他还在做鲍鱼的初加工,去掉壳,去肚,清洗干净,将鲍鱼变成批量净菜,向普通消费者推广。处理后的鲍鱼价格不贵,口感不变,却易于保存和运输,烹饪难度也大大降低,消费者接受程度更高。
下一步,他想做针对老人和婴幼儿的鲍鱼食品,把鲍鱼磨成粉,做成米糊,即使没牙齿也能食用鲍鱼。
实现鲍鱼全国自由,需要产销两方的共同努力。鲜海参
*阿暖、小陶为化名
三、鲍鱼种类和名称大全
首先:鲍鱼是一种原始的海洋贝类,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原始腹足目,鲍科,单壳软体动物,只有半面外壳,壳坚厚,扁而宽。鲍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食材,四大海味之首。被人们称为“海洋的耳朵”。
其次:全世界约有90种鲍,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现在,世界上产鲍的国家都在发展人工养殖,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培育出杂色鲍苗,人工养殖获得成功。鲍鱼以山东、广东、辽宁等地产量最多,产期为春秋两季。主要分布于日本北海道、中国东北地区、北美洲西岸、南美洲、南非、澳洲等地。
鲍鱼是一种原始的海洋贝类,也是中国传统的名贵食材,分为国产鲍、进口鲍两大类,我国从澳大利亚、日本、墨西哥进口鲍鱼量较大。
青边鲍
青边鲍产于澳大利亚,其唇边呈绿色,肉质细嫩,味道浓郁,多做成冻鲍鱼或熬制鲍鱼汤,是我国南方及香港食客最钟爱的鲍鱼品种。
黑边鲍
黑边鲍因其唇边呈黑色而得名,多制为罐头。
棕边鲍
棕边鲍唇边呈棕色,产量少,多为大个鲍鱼,以制成干制品居多。因其味浓色重而成名。
吉品鲍
吉品鲍又称吉滨鲍,产于日本岩守县。其形状外高内低如同元宝,中间有一条明显的线痕,所以又称“金元鲍”,以色泽金黄者为上品。
麻窝鲍
麻窝鲍产自日本青森县,又称禾麻鲍,个头较小,肉较扁薄,因为要用绳串起来晒干,所以左右有两个孔,食之味道香嫩,肉质软滑,易消化,适合老人食用。
中东鲍
中东鲍产自中东,个头较小,头数较多,颜色比较深,还有一层薄薄的盐灰,制作时须大火长时间煲,其肉质粘滑,味道不是很香。
日本网鲍
日本网鲍是品质最优良,个头最大的干制鲍鱼品种,产于日本青森县,其肉质肥厚、滑润,呈深咖啡色,外形椭圆,底边广阔平坦,底部有清晰的珠粒,尾部较尖。
澳洲网鲍
澳洲网鲍外形与日本鲍相近,颜色为砖红色,但边缘珠粒不太规则。干鲍要浸发多天才能煲制,鲍肉吃起来较韧,滋味不能与日本南非鲍鱼相比,适合煲汤或做鲍片。
南非干鲍
南非干鲍品质仅次于日本干鲍,相比而言质优价廉,深受食客的青睐。
国外的鲍鱼的品种及图片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看一看我国国内的鲍鱼品种及图片吧
大连鲍
大连鲍鱼是中国大连的特色产品,是鲍科中的优质品种,素称海味之冠,其肉质细嫩,鲜而不腻,营养丰富。海参排行榜
皱纹盘鲍青岛刺参
皱纹盘鲍的壳面暗褐或半呈青绿,看来并不光滑,而且有岩纹感,正名“皱纹盘鲍”,除了辽宁省的大连之外,山东省的长岛及黄渤海一带,都是它的产地。
皱纹盘鲍因颜色不同,也有翡翠鲍的叫法,其买两者都同属一品种,不过因食料有别,而令到外壳出现差异而已。用褐藻饲养时,贝壳会成为绿色;但用红藻作为饲料的话,贝壳则呈深褐色或微红色了。海参品种排行榜
杂色鲍
杂色鲍个体均匀,每斤约有26只,是南方沿海的产品,在台湾北海岸及东北角沿岸,粤西的湛江石匈洲岛颇为多见。
耳鲍
外壳稍呈长身的“耳鲍”,同样盛产于南方,粤东的南澳岛及浙江的嵊泗县,都有它的踪影。
羊鲍
羊鲍多见于西沙群岛。
台湾鲍
我们习惯上叫做台湾鲍的,壳呈卵圆形,稍觉光滑,体积较前者略小。一般而言,台湾鲍体积均匀,色泽美观但较焾身,大连鲍则富浓郁鲍鱼味,翡翠鲍食味则稍嫌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