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管仲与鲍鱼?鲍子与管仲

admin 2024-03-12 10
管仲与鲍鱼?鲍子与管仲摘要: 本文目录管鲍之交什么意思管仲、鲍叔牙、齐桓公这三人是什么关系为何会成为高考作文鲍鱼文言文一、管鲍之交什么意思管鲍之交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

本文目录

  1. 管鲍之交什么意思
  2.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这三人是什么关系为何会成为高考作文
  3. 鲍鱼文言文

一、管鲍之交什么意思

管鲍之交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管鲍之交这个成语,起源于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最初见于《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

管鲍之交的故事

从前,齐国有一对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公子诸(zhū)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jìng)国,管仲则带着公子纠(jiū)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齐王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射到了小白的裤腰,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

齐国的国王。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

管仲说:"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曾经替鲍叔办事,结果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却被囚受辱,鲍叔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鲍叔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吃俸禄,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能了解人。

扩展资料:

管鲍之交人物简介

管仲是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

据说管仲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见先秦租税),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鲍叔牙又称鲍叔、鲍子(约前723或前716~公元前644年)。

鲍叔牙是鲍敬叔的儿子,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齐襄公乱政,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齐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囚管仲,鲍叔牙知道管仲之贤,举荐管仲替代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齐国因为管仲的治理而日渐强盛,被时人誉为“管鲍之交”、“鲍子遗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管鲍之交

二、管仲、鲍叔牙、齐桓公这三人是什么关系为何会成为高考作文

他们三人的关系是齐桓公信任鲍叔牙,鲍叔牙信任管仲,所以齐桓公就信任管仲,管仲发挥大才治理齐国。

详细一点是这样的:

鲍叔牙和管仲是铁哥们,曾经一起合伙做生意,管仲多拿利润,但鲍叔牙不生气。凡是能够经历金钱考验的朋友关系,都是真朋友。

现在很多朋友一到利害冲突时就会弃对方而去,一有好处就如同鲨鱼闻到血腥一样蜂拥而来。

后来这两个人就分开了,鲍叔牙跟着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管仲跟着公子纠也就是争国君之位失败的那位。

此时鲍叔牙与管仲是敌对关系,就如同李云龙和楚云飞一样分别属于两个阵营,上战场照样想要对方的命,但是私交依旧很好。

如果管仲一箭能射死公子小白,那坐上国君之位的应该是公子纠。管仲以为他弄死了公子小白,却没有想到没射死。正因为这样,公子纠放慢了行程,使得公子小白成功回国成为齐国国君。

最后公子纠的下属全自杀尽忠,管仲选择不自杀。

齐桓公希望鲍叔牙担任齐相,但是鲍叔牙却死命推荐管仲,当然我曾经也怀疑那一箭有合谋的成分在,写好的那篇文章还没有发。

最后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建议,重用管仲,使得齐国成了当时第一强国,公子小白也成了春秋第一霸。

我们现在吃的鲍鱼原来叫盾鱼,因为鲍叔喜欢吃,所以后人改称其为鲍鱼。

至于为什么成为高考的命题作文,估计没有人知道答案,但起码从这样的选材中可以传递出一个重要的信号:传统文化必须要了解。

传统文化的比重在增加这是好事,因为是不是中国人,不是靠长相,而是看文化认同和思维方式决定的。这个调调是当年孔子给定下的。

凡认可华夏文化的皆是华夏人。

三、鲍鱼文言文

1.在古文中“鲍”是什么意思

在古文中,“鲍”一般指的是一种鱼类。

管仲与鲍鱼?鲍子与管仲

鲍:中国汉字,一般指鱼类和姓氏。

解释

【名】

盐腌的鱼〖saltedfish〗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孔子家语·六本》

又如:鲍舍(存放鲍鱼的房舍);鲍室(存放鲍鱼的房室);鲍肆(鲍鱼之肆。卖盐渍鱼的商店。比喻小人聚居之所)

鲍鱼,鳆鱼的别名。即石决明〖abalone〗。腹足纲软体动物,海味珍品,贝壳入药

腹足纲前鳃亚纲鲍科鲍属海产贝类〖earshell〗

古代鞣制皮革的工人〖tanner〗。如:鲍人(主管治皮革之官。又用以称治皮革的工匠)

鲍老

bàolǎo

〖Baolao-role'sname〗古代戏剧中的角色,多戴面具,用其滑稽表演逗人取乐。

鲍国安:著名演员

2.搜索鲍管之交的文言文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对应翻译: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

他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生活贫困,常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对他很好,不把这种事对外说。

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起来了。

鲍叔于是向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执掌齐国的政事,齐桓公的霸业因此得以成功,多次会集诸侯,统一天下,都是根据管仲的计谋。

管仲说:“我当初不得志的时候,曾经和鲍叔一起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是由于生活贫困的缘故。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困窘,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愚笨,知道这是由于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是由于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都战败逃跑,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胆小,知道这是由于我还有老母的缘故。

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囚禁起来受屈辱,但鲍叔并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我的是父母,但了解我的却是鲍叔啊!”鲍叔在推荐管仲辅佐齐桓公之后,甘愿身居管仲之下。

鲍叔的子孙世代都在齐国享受俸禄,十几代人都得到了封地,往往都成为有名的大夫。所以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却称颂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3.文言文翻译鲍字叔业,泰山平阳人也

原文: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也,建安十七年,太祖辟勋丞相掾。二十二年,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出为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弟为曲周县吏,断盗官布,法应弃市。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勋不敢擅纵,具列上。勋前在东宫,守正不挠,太子固不能悦,及重此事,恚望滋甚。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久之,拜侍御史。文帝受禅,勋每陈“今之所急,唯在军农,宽惠百姓。台榭苑园,宜以为后。”文帝将出游猎,勋停车上疏鲍鱼的头。文帝手毁其表而兢行猎,中道顿息,问侍臣曰:“猎之为乐,何如八音也?”侍中刘晔对曰:“猎胜于乐。”勋因奏:“刘晔佞谀不忠,阿顺陛下过戏之言。请有司议罪以清皇朝。”帝怒作色,罢还,即出勋为右中郎将。黄初四年,尚书令陈群等并举勋为御史中丞。帝不得已而用之,百僚严惮,罔不肃然。六年秋,帝欲征吴,勋面谏。帝益忿之,左迁勋为治书执法。帝从寿春还,屯陈留郡界。太守孙邕见,出过勋。时营垒未成,但立标,邕邪行不从正道,军营令史刘曜欲推之,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诏曰:“勋指鹿为马,收付廷尉。”廷尉法议:“正刑五岁。”三官驳:“依律罚金二斤。”帝大怒曰:“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太尉钟鲧等并求请勋罪。帝不许,遂诛勋。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死之日,家无余财。后二旬,文帝亦崩,莫不为勋叹恨。

译文:鲍鱼鱼翅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建安十七年,太祖征召鲍勋为丞相掾。建安二十二年,立太子时,封鲍勋为中庶子,外出担任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的弟弟担任曲周县吏时,抢劫官布,按照法律应处“弃市”之刑。太子多次亲手给鲍勋写信替郭夫人的弟弟求情,鲍勋不敢自作主张放纵罪犯,将全部罪状呈朝廷论处。鲍勋以前在东宫任职时,坚持正义不屈不挠,太子本来就不喜欢他,等到加上这件事,怨恨更加厉害。正好鲍勋管辖区士兵休整有误期的,太子就暗中令中尉秉奏罢免鲍勋的官职,过了很长时间,授鲍勋为侍御史。文帝即位后,鲍勋常常上奏“如今最要紧的,只是军事农事,宽待百姓,使百姓得到恩惠。宫殿园林,应该把它放在后面。”文帝准备外出打猎,鲍勋使车马停下来呈上奏章。文帝亲手撕毁他的奏章,仍然专心打猎,中途休息时,文帝问身边的大臣说:“打猎的乐趣,同欣赏音乐相比,哪一种快乐?”侍中刘晔回答说:“打猎超过音乐。”鲍勋趁机秉奏:“刘晔巧言谄媚为人不忠,这是阿谀奉承陛下的过分虚假的言论。请让有关部门论罪以使朝廷清明太平。”文帝愤怒得变了脸色,打猎结束回朝后,就外放鲍勋为右中郎将。黄初四年,尚书令陈群等大臣一同举荐鲍勋担任御史中丞。文帝不得已而任用他,百官既尊敬又害怕,没有不表现出恭敬的样子。黄初六年秋,文帝想征伐吴国,鲍勋当面强谏。文帝更加恨他,贬鲍勋为治书执法。文帝从寿春回来,驻扎在陈留郡地。太守孙邕进见文帝后,出来拜访鲍勋。当时军营墙壁还没有完成,只立了标记,孙邕绕道而不走正路,军营令史刘曜要论处他,鲍勋因护城河和城墙没有完成,解除了对孙邕的论处,也没有向上级举报。大军回到洛阳时,刘曜犯了罪,鲍勋秉奏罢免刘曜官职,刘曜却暗中奏表鲍勋私自解除对孙邕的论处一事。文帝下诏书说:“鲍勋指鹿为马,逮捕起来交给廷尉治罪。”廷尉依法定罪:“判罪五年。”三官反驳说:“按照法律罚二斤黄金。”文帝非常生气地说:“鲍勋没有活的名分,可是你们竟敢纵容他鲍鱼菜谱!”太尉钟鲧等大臣一同为鲍勋求情减罪。文帝不答应,于是杀了鲍勋。鲍勋修性养德,廉洁好施,死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鲍勋死后二十多天,文帝也死了,没有谁不为鲍勋叹息遗憾的。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小题1:C小题2: D小题3:B小题4:(1)鲍出责问列举贼寇的罪过,指着母亲给他们看,贼寇才松绑放回鲍出的母亲。

(数,列举罪状,1分;解,松绑,1分;句子通顺,1分。)(2)鲍出认为车子行走经过山路危险,不如背着母亲安全,于是就用竹筐装着母亲,独自背着母亲走到乡里。

(第一个“以”,认为,1分;负,背,1分;笼,用筐,1分;通顺,1分。)(3)至于鲍出,没有受到礼教的教化,(1分)生于自然,虽然他行在田间地头,(1分)但与那些情真意切的君子有什么不同呢?(1分)小题1:。单头鲍鱼

5.关于深海的鱼的文言文

以下文中的提到的文章篇目请自己具体查阅吧,有了文章题目,应该能找到了吧:)

1.《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始皇病死于沙丘,秦二世秘不发丧,“令车载一石鲍鱼”,以掩盖尸体臭味。这里说的鲍鱼即指腌鱼。到明朝时,人们才逐渐改称鳆鱼为鲍鱼。明人谢肇淛《五杂俎》卷九记载:“鳆音扑,入声,今人读作鲍”。明末清初的周亮工在《书影》卷四中指出:“鳆鱼出胶州,音扑,今皆呼鲍。”清人金埴《巾箱说》亦云:“鳆,音薄,入声。北方读入为平,故呼鳆鱼为庖鱼;而今南方亦相率呼为庖,则南方而北音矣!”

2.古诗文中的海产品,供参考:

[1]《国朝山左诗钞》卷一三《忆莱子杂诗》。

[2]《渊鉴类函》卷四四四《鳆鱼》诗。

[3]《汉书·王莽传》。

[4]《东观汉记·吴良传》。

[5]《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一五《请祭先王表》。

[6]《全唐诗》卷六一四《新秋即事三首》。

[7][16][22][26][27]《五杂俎》卷九。

[8][12]《书影》卷四。

[9]《清江三孔集》卷三一《食鳆》。按此诗亦见郭祥正《青山续集》卷三。

[10]《丹阳集》卷一八。

[11]《东坡续集》卷一。

[13]《曝书亭集》卷一○《李检讨澄中惠鲜鳆鱼赋寄》。

[14]《说郛》卷七六。

[15]《相山集》卷八《饱食》。

[17]《闽小记》卷上。

[18]《全唐诗》卷三四一《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

[19][20]《文忠集》卷四三《周愚卿、江西美、刘棠仲各赋江珧诗牵强奉合用一字格》诗与自注。

[21]《嵩山集》卷四《谢曾子长分饷临江军黄雀》。

[23]《梅村集》卷一○《海参》。

[24]《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下编卷八。

[25]朝鲜《李朝实录》英宗卷。

[28]《闲情偶寄》卷一二。

[29]《乡园忆旧录》卷八。

[30]《清稗类钞·饮食类》。

[31]《茶烟阁体物集》卷下《清波引·西施舌》。

[32]《种芸仙馆词·桂枝香·西施舌》

3.其他,如海参、鱼翅之类的就不用说了吧,具体资料很容易找。

6.鲍君文言文翻译

1、译文:从前有个人设下了绳网想捕获獐子,套住了一头獐子,本主没发现.一个过路的人偷偷取走了獐子。过路人想想觉得太不好意思,就把带着的鲍鱼放一只在网里后离开。本主回来后看见了鲍鱼,惊怪地认为这是神,不敢拿回去。就在此建了个祠庙,称为"鲍君",后来很多人都信奉这个庙的鲍君,有病的人求鲍神后偶然好了,就更说这神特别灵。七八年后,那个当初往网里放鲍鱼的人经过祠庙,问是怎么回事,村人就如实告诉了他。这人说,"这是我放在网里的鲍鱼呀!哪里有什么神灵啊!"从此人们才不再敬奉"鲍君"了。

2、原文

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3、寓意

这篇文言文说明的道理:凡事要认真考虑、冷静分析,究察一番问个究竟,不可人云亦云,轻信不科学的东西而闹出笑话,也不要偷别人的东西,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