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鲍参翅肚 分别指什么
鲍指四种珍贵的海味,即鲍鱼、海参、鱼翅、鱼肚。粤港澳地区常用来泛指丰盛的酒席或贵价的美味珍馐。
鲍是鲍鱼。
日本网鲍、日本吉品鲍、日本窝麻鲍、中东鲍、南非干鲍、罐鲍、小鲍、鲍贝!
鲍鱼有滋阴、平衡血压和滋补养颜的食疗功效,接中医理论,鲍鱼功能滋阴清热、养肝明目,可治疗肝肾阴虚、骨蒸劳热及血虚。
2参
海参是一种棘皮动物,产于深海,我国沿海出产六十余种,其中可食用的有二十多种。海参颜色乌黑,肉嫩滑软,富有弹性,可分为:“刺参”、“光参”与“秃参”。海参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因此传统习惯上把海参视为滋补食品,医学上也认为高血压、冠心病、肝炎及老年人等食用海参较好。海参体内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86.43%,碳水化合物4.8%,脂肪0.27%,灰分4.45%,钙0.118%,磷0.34%,铁0.0014%,此外,还富含多种维生素,故有补肾、补血之功效,是一种良好滋补珍品
日本关东辽参、日本关西辽参、婆参、梅花参、南美黄肉参、南美腰参、苏联参、大连参
海参含有由胶原质所组成的结缔组织,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海参有显著的降血压作用、壮阳治阳痿效果显著。鲜活的海参较少直接用作烹饪原料的,都必须经过加工晒干再重新涨发后才能食用;因为当渔民捕到海参后,若不及时用粗盐和白矾腌制,海参即会慢慢溶成一滩液体。其种类有:“辽参”“婆参”“梅花参”“方刺参”“秃参”等,又誉以“辽参”为中国参中珍品。除了“辽参”“梅花参”和“方刺参”之外,其它海参的体面都是以无刺居多,又以南方出产的海参皮厚肉粗。
“辽参”又称“刺参”“灰参”和“鹦鹉嘴”等,产于中国的辽东半岛、朝鲜和日本,尤以辽东半岛一带为佳;在明朝李时珍所编的《本草纲目》中有“(海参)产自辽东湾的,质地较好”,在清朝乾隆赵学敏继编的《本草纲目拾遗》有“海参亦出登州海中,与辽东接壤,所产海参亦佳”,而且还有“海参辽产最佳,吴、浙、闽、粤者肥大无味”等论述。此种海参体壁肥厚,肉质细糯,刺多而挺,色泽有黄褐、黑褐、纯白和灰白等多种,有“淡水制”和“海水制”两种,又以淡水货为最佳。
“婆参”又称“白石参”“猪婆参”或“白瓜参”等,产于中国的南海中沙群岛一带;它体形肥胖,前后两端几乎一样宽,酷似冬瓜,生活时体色变化很大,底子为白色或浅黄色;背面略呈浅黄褐色,前后各有一块赤褐色横斑,故称“二斑参”。它是一种大型食用海参,肉质厚嫩,品质较好。其形状与“婆参”较为相似的海参还有:“港石参”“雁石参”“非洲石参”和“雪石参”等。
翅是鲨鱼的鱼旗鱼。[1]
3翅
天九翅、群翅、沙青翅、白青翅、海虎翅、骨翼翅、五羊翅、金钩翅、硫球翅、春翅、珍珠群翅、蝴蝶青翅、牙拣翅、脊仔翅、白蝉翅!鱼翅富含蛋白质,其组成较接近人体蛋白质而易被人体吸收,是一种名贵的海味。《本草纲目拾遗》记载,鱼翅能补五脏,长腰力,益气、清痰、开胃。[1]
4肚
肚,即鱼鳔,是鱼的沉浮器官,经剖制晒干而成。一般有黄鱼肚、鲵子鱼肚等,属四大海味之一,近代被列入“八珍”之一。产于我国沿海,以广东的“广肚”为最佳。福建的“毛鱼肚”较次于“广肚”,但也是佳品。鱼肚的品质鉴别比较简单,除了掌握各种鱼肚的特点之外,一般张大体厚,色泽明亮者为上品;张小质薄,色泽灰暗者为次品;色泽发黑者已变质,不可食用。鱼肚营养丰富,干品含蛋白质84.4%,含脂肪0.2%。
按中医理论,鱼肚有健腰膝、补肾虚的功效,主要成分是高粘性胶体蛋白和粘多糖物质,为高级滋补品,鱼肚有增强男性性功能能力及治疗糖尿病功能
二、一个螳螂捕蝉的故事
吴王欲伐⑦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⑧者死!”舍人②有少孺子③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⑤也;黄雀延颈⑥,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1.荆:楚国
2.舍人:宫廷侍从
3.少孺子:年轻人
4.委身曲附:弯着身子,屈着前脚
5.傍:通“旁”
6.延颈:伸长着头颈
延:伸长
颈:脖子
7.伐:进攻
8.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
9.罢:停止
10.则:就。
11.子:你
12.委:缩
13“如是者再三”的“三”是泛指,指多次
14“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的“三”是实指,本句意思为:这三个(指蝉、螳螂、黄雀)都想得到它们眼前的好处而不顾及它们身后的灾祸。
[编辑本段]译文
吴王要进攻楚国,警告大臣道:“如有人想劝我改变想法,就处死!”有一位年轻的侍从,想劝吴王又不敢,就拿着弹弓到后花园去,露水洒湿了衣裳,就这样子三个早晨。吴王知道后说:“你来,何苦把衣裳淋湿成这个样子?”他回答道:“园子里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的树枝上一边歌唱一边喝露水,不知螳螂在它的身后。螳螂弯着身子靠近,想捉蝉,却不知黄雀在它身后。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螳螂,却不知弹丸在它下面。这三者都想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想到它们身后的隐患!”吴王说:“好啊!”就停止他的军队。
[编辑本段]文言知识
说“欲”:“欲”是个多义词。一、指“欲望”。如“求知欲”。成语“欲壑难填”,意为贪婪像巨大的沟壑难以填满。二、指“要”、“想要”。上文“欲谏不敢”、“欲取蝉”、“欲啄螳螂”中的“欲”就是此意。三、指“将要”。成语“摇摇欲坠”中的“欲”即是。
[编辑本段]说苑
《说苑》,西汉刘向撰。刘向曾领校秘书,本书就是他校书时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按类编辑的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原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后经宋曾巩搜辑,复为二十卷,每卷各有标目。二十卷的标目依次为: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反质。分类纂辑先秦至汉代史事传说,杂以议论,借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一般以第—则或前数则为一卷的大纲,杂引前人言论陈说本卷主旨,以下便用大量历史上的实例加以证明。向又编有《新序》一书,性质与此类似。
由于书中取材广泛,采获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所以,给人们探讨历史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书中记载的史事,有的可与现存典籍互相印证;有的记事与《史记》、《左传》、《国语》、《战国策》、《荀子》、《韩非子》、《管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相出入,对考寻历史者足资参考。有些古籍已经散佚,但《说苑》中却保存一二,吉光片羽,尤为可贵。如《君道篇》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有《师旷》六篇,早已散佚,师旷的这段议论,疑即出自《师旷》六篇。此类例子,还可找到不少。
《说苑》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叙事意蕴讽喻,故事性颇强,又以对话体为主,《说苑》除卷十六《谈丛》外,各卷的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洁生动,清新隽永,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说苑》的注本,以今人赵善诒《说苑疏证》质量较优,可以参阅。
向宗鲁先生校点的《说苑校证》是《说苑》研究整理的集大成之作,198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亦可参阅。
说苑粹英(第一篇)
《说苑》为汉刘向所撰,全书凡二十卷。内容涉及广泛,诸多义理,言简意赅,饶富深远意趣。谨录其英华佳句,深盼能为大家所喜,并期于进德修业上能互共勉之。
◎婚姻之道废,则男女之道悖,而淫佚之路兴矣。——选自《政理48》
◎地广而不平.人将平之;财聚而不散,人将争之。——选自《政理37》
◎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进善言,则善亦无由入矣。——选自《政理35》
◎圣王布德施惠,非求报于百姓;郊望褅尝,非求报于鬼神。——选自《贵德3》
◎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隐行者,必有昭名。——选自《贵德3》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契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辨,长幼之序。——选自《贵德3》
◎君子博学,患其不习;既习之,患其不能行之;既能行之,患其不能以让也。——选自《谈丛80》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选自《谈丛71》
◎枝无忘其根,德无忘其报,见利必念害身。故君子留精神寄心于三者,吉祥及子孙矣。——选自《谈丛75》
◎高山之巅无美木,伤于多阳也;大树之下无美草,伤于多阴也。——选自《谈丛69》
◎福生于微,祸生于忽,日夜恐惧,惟恐不卒。——选自《谈丛32》
◎道以优游故能化,德以纯厚故能豪。——选自《谈丛34》
◎言人之善,泽于膏沐;言人之恶,痛于矛戟。——选自《谈丛34》
◎为善不直,必终其曲;为丑不释,必终其恶。——选自《谈丛34》
◎恭以敬,可以摄勇;宽以正,可以容众;恭以洁,可以亲上。——选自《政理29》
◎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选自《敬慎24》
◎能忍耻者安,能忍辱者存。——选自《谈丛33》
◎富在知足,贵在求退。——选自《谈丛33》
◎圣人以心导耳目,小人以耳目导心。——选自《谈丛41》
◎为上人者,患在不明;为下人者,患在不忠。——选自《谈丛42》
◎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选自《谈丛46》
◎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顺道而行,循理而言,喜不加易,怒不加难。
——选自《谈丛65》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选自《谈丛62》
◎君子不羞学,不羞问。——选自《谈丛81》
说苑粹英(第二篇)
◎夫水出于山而入于海,稼生于田而藏于廪,圣人见所生,则知所归矣。——选自《谈丛6》
◎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选自《谈丛22》
◎不修其身,求之于人,是谓失伦;不治其内,而修其外,是谓大废。选自《谈丛12》
◎积德无细,积怨无大,多少必报,固其势也。——选自《谈丛48》
◎口者关也,舌者机也,出言不当,四马不能追也。——选自《谈丛54》
◎夫言行者,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本也。可不慎乎!——选自《谈丛54》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道之所在,天下归之;德之所在,天下贵之;仁之所在,天下爱之;义之所在,天下畏之。——选自《谈丛18》
◎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选自《谈丛17》
◎好称人恶,人亦道其恶;好憎人者,亦为人所憎。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知礼节。江河之溢,不过三日;飘风暴雨,须臾而毕。——选自《谈丛31》
◎力胜贫,谨胜祸,慎胜害,戒胜灾。——选自《谈丛29》
◎为善者天报以德,为不善者天报以祸。——选自《谈丛29》
◎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选自《谈丛29》
◎富必念贫,壮必念老;年虽幼少,虑之必早。——选自《谈丛30》
◎知者始于悟,终于谐;愚者始于乐,终于哀。——选自《谈丛30》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力虽不能,心必务为。——选自《谈丛30》
◎慎终如始,常以为戒。战战栗栗,日慎其事。——选自《谈丛30》
◎两高不可重,两大不可容,两势不可同,两贵不可双。夫重容同双,必争其功。故君子嗜欲,各守其足,乃能长久。——选自《谈丛76》
说苑粹英(第三篇)
◎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铢而称之,至石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简丝数米,烦而不察。故大较易为智,曲辩难为慧。——选自《谈丛78》
◎天地之道,极则反,满则损。五采耀眼,有时而渝;茂木丰草,有时而落。物有盛衰,安得自若。——选自《谈丛82》
◎一言而适,可以却敌;一言而得,可以保国。——选自《谈丛58》
◎曾子曰:「狎甚则相简也;庄甚则不亲。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欢,庄足以成礼而已。」——选自《谈丛52》
◎曾子曰:「君子苟不求利禄,则不害其身。」——选自《谈丛51》
◎圣人之衣也,便体以安身;其食也,安于腹。适衣节食,不听口目。
——选自《谈丛50》
◎言善毋及身,言恶毋及人。——选自《谈丛46》
◎财不如义高,势不如德尊。——选自《谈丛44》
◎君子行德以全其身,小人行贪以亡其身。——选自《谈丛45》
◎上清而无欲,则下正而民朴。——选自《谈丛46》
◎营于利者多患,轻诺者寡信。——选自《谈丛43》
◎卑而正者可增,高而倚者且崩。——选自《谈丛40》
◎江河大溃从蚁穴,山以小阤而大崩。——选自《谈丛40》
◎祸福非从地中出,非从天上来,己自生之。——选自《谈丛37》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一浮一没,交情乃出。——选自《谈丛35》
◎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亡国之臣不可言智。——选自《谈丛35》
◎先忧事者后乐,先慠事者后忧。——选自《谈丛33》
◎明镜所以照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选自《尊贤5》
◎《春秋》曰:「四民均则王道兴而百姓宁,所谓四民者,士农工商也。——选自《政理47》
◎匿人之善者,是谓蔽贤也;扬人之恶者,是谓小人也。言人之善者,有所得而无所亡伤也;言人之恶者,无所得而有所伤也。故君子慎言语矣。——选自《政理30》
◎夫耳闻者,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选自《政理22》
说苑粹英(第四篇)
◎子路将行,辞于仲尼,曰:「赠汝以车乎?以言乎?」子路曰:「请以言。」仲尼曰:「不强不远,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复,不恭无礼。慎此五者,可以长久矣。」——《说苑.杂言34》
◎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
以避其诡;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明者视于冥冥,谋于未形;
聪者听于无声;虑者戒于未成。世之溷浊而我独淸,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说苑.谈丛39》
◎颜回将西游,问于孔子曰:「何以为身?」孔子曰:「恭、敬、忠、信,可以为身。恭则免于众,敬则人爱之,忠则人与之,信则人恃之。人所爱,人所与,人所恃,必免于患矣。可以临国家,何况于身乎?故不比数而比疏,不亦远乎?不修中而修外,不亦反乎?不先虑事,临难乃谋,不亦晚乎?」——《说苑.敬慎30》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说苑.政理13》
说苑粹英(第五篇)
◎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戒,敬慎所忽。——《敬慎.1》
◎谚曰:「诫无诟,思无辱。」夫不诫不思而以存身全国者亦难矣。
《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之谓也。——《敬慎.1》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此六守者皆谦德也。——《敬慎.2》
◎易曰:「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
——《敬慎.2》
◎孔子曰:「高而能下,满而能虚,富而能俭,贵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辩而能讷,博而能浅,明而能暗,是谓损而不极。能行此道,唯至德者及之。」
——《敬慎.4》
◎桓公曰:「金刚则折,革刚则裂,人君刚则国家灭,人臣刚则交友绝。」夫刚则不和,不和则不可用。是故四马不和,取道不长;父子不和,其世破亡;兄弟不和,不能久同;夫妻不和,家室大凶。
《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由不刚也。——《敬慎.7》
◎人为善者,天报以福;人为不善者,天报以祸也。故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戒之慎之。——《敬慎.8》
◎夫上知天则不失时,下知地则不失财。日夜慎之,则无害灾。——《敬慎.8》
◎夫福生于隐约,而祸生于得意。——《敬慎.13》
◎大功之效,在于用贤积道,浸章浸明;衰灭之过,在于得意而怠,浸蹇浸亡。
——《敬慎.14》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敬慎.17》
◎高上尊贤,无以骄人;聪明圣智,无以穷人;资给疾速,无以先人;刚毅勇猛,无以胜人。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智必质,然后辩之;虽能必让,然后为之。故士虽聪明圣智,自守以愚;功被天下,自守以让;勇力距世,自守以怯;富有天下,自守以廉。此所谓高而不危,满而不溢者也。——《敬慎.20》
◎安乐必戒,无行所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
勿谓何残,其祸将然;勿谓莫闻,天妖伺人。荧荧不灭,炎炎奈何;
涓涓不壅,将成江河;绵绵不绝,将成网罗;青青不伐,将寻斧柯。
诚不能慎之,祸之根也。——《敬慎.24》
◎内藏我知,不与人论技;我虽尊高,人莫害我。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敬慎.24》
◎树欲静乎风不定,子欲养乎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得再见
者,亲也。——《敬慎.26》
◎孔子顾谓弟子曰:「君子慎所从,不得其人,则有罗网之患。」——《敬慎.28》
◎怨生于不报,祸生于多福;安危存于自处;不困在于早豫;存亡在于得人;慎终如始,乃能长久。——《敬慎.29》
说苑粹英(第六篇)
◎孔子曰:「不知其子,视其所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又曰:「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故曰,丹之所藏者赤,乌之所藏者黑,君子慎所藏。
——《说苑.杂言45》
◎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观焉尔也。」——《说苑.杂言46》
◎夫智者何以乐水也?曰:泉源溃溃,不释昼夜,其似力者;循理而行,不遗小间,其似持平者;动而之下,其似有礼者;赴千仞之壑而不疑,其似勇者;障防而清,其似知命者;不清以入,鲜洁而出,其似善化者;众人取平,品类以正,万物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其似有德者;淑淑渊渊,深不可测,其似圣者。通润天地之间,国家以成。是知之所以乐水也。《诗》云:「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乐水之谓也。——《说苑.杂言47》
◎夫仁者何以乐山也?曰:夫山巃嵸礧嶵,万民之所观仰。草木生焉,众物立焉,飞禽萃焉,走兽休焉,宝藏殖焉,奇夫息焉,育群物而不倦焉,四方并取而不限焉。出云风,通气于天地之间,国家以成。是仁者所以乐山也。《诗》曰:「太山岩岩,鲁侯是瞻。」乐山之谓矣。——《说苑.杂言47》
说苑粹英(第七篇)
◎谋有二端:上谋知命,其次知事。知命者预见存亡祸福之原,早知盛衰废兴之始,防事之未萌,避难于无形。——(说苑.权谋1)
◎权谋有正有邪,君子之权谋正,小人之权谋邪。夫正者,其权谋公,故其为百姓尽心也诚;彼邪者,好私尚利,故其为百姓也诈。——(说苑.权谋.1)
◎诚者隆至后世,诈者当身而灭。——(说苑.权谋1)
◎夫智者举事也,满则虑溢,平则虑险,安则虑危,曲则虑直,由重其豫,惟恐不及,是以百举而不陷也。——(说苑.权谋1)
◎屠余曰:「臣闻国之兴也,天遗之贤人,与之极谏之士;国之亡也,天与之乱人,与之善谀者。」——(说苑.权谋6)
◎能言者未必能行,能行者未必能言。——(说苑.权谋12)
◎孔子曰:「奢者不逊。」夫不逊者,必侮上,侮上者,逆之道也。
——(说苑.权谋20)
◎孔子曰:「圣人转祸为福,报怨以德。」——(说苑.权谋21)
◎焚林而田,得兽虽多,而明年无复也;干泽而渔,得鱼虽多,而明年无复也;诈犹可以偷利,而后无报。——(说苑.权谋31)
说苑粹英(第八篇)
◎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夫本不正者末必陭,始不盛者终必衰。
——(建本.1)
◎《易》曰:「建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故君子贵建本而重立始。——(建本.1)
◎人之道莫大乎父子之亲,君臣之义。父道圣,子道仁;君道义,臣道忠。贤父子于子也,慈惠以生之,教诲以成之。养其义,藏其伪,时其节,慎其施。——(建本.4)
◎子年七岁以,上父为之择明师,选良友,勿使见恶,少渐之以善,使之早化。
——(建本.4)
◎贤子之事亲,发言陈辞,应对不悖乎耳;趣走进退,容貎不悖乎目;卑体贱身不悖乎心。君子之事亲以积德。子者,亲之本也,无所推而不从命者,惟害亲者也。故亲之所安,子皆供之。——(建本.4)
◎夫子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行成于内,而嘉号布于外。是谓建之于本,而荣华自茂矣。——(建本.4)
◎君以臣为本,臣以君为本,本父以子为本,子以父为本,弃其本者,荣华槁矣。
——(建本.4)
◎子路曰:「二亲之寿,忽如过隙,草本欲长,霜露不使,贤者欲养,二亲不待。」
——(建本.5)
◎大学之教也:时禁于其未发之曰预,因其可之曰时,相观于善之曰磨,学不陵节而施之曰驯。——(建本.9)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不驯;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治;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建本.9)
◎人之幼稚童蒙之时,非求师正本无以立身全性。——(建本.10)
◎今人诚能砥砺其材,自诚其神明,睹物之应,通道之要,观始卒之端,览无外之境,逍遥乎无方之内,彷徉乎尘埃之外,卓然独立,超然绝世,此上圣之所游神也,然晚世之人莫能。——(建本.10)
◎闲居心思,鼓琴读书,追观上古,友贤大夫,学问讲辨,日以自虞;疏远世事,分明利害,筹策得失,以观祸福,设义立度,以为法式;穷追本末,究事之情;死有遗业,生有荣名。此皆人材之所能建也,然莫能为者,偷慢懈堕多暇日之故也。
——(建本.10)
◎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干将虽利,非人力不能自断焉;乌号之弓虽良,不得排檠,不能自在;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建本.10)
◎水积成川,则蛟龙生焉;土积成山,则豫樟生焉;学积成圣,则富贵尊显至焉。
——(建本.10)
◎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论交合友,以相致也。《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谓也。——(建本.10)
◎入知亲其亲,出知尊其君;内有男女之别,外有朋友之际;此圣人之德教,儒者受之传之,以教诲于后世。——(建本.11)
◎子思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吾尝幽处而深思,不若学之速;吾尝跂而望,不若登高之博见。故顺风而呼,声不加疾而闻者众;登丘而招,臂不加长而见者远。故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建本.13)
◎孔子曰:「可以与人终日而不倦者,其惟学乎!其身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然而可以闻四方而昭于诸侯者,其惟学乎!」《诗》曰:「不愆不亡,率由旧章。」夫学之谓也。——(建本.14)
◎孔子曰:「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则无根,无根则失理,失理则不忠,不忠则失礼,失礼则不立。」——(建本.15)
◎生而尊者骄,生而富者傲。生而富贵又无鉴而自得者,鲜矣!——(建本.16)
◎师旷曰:「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建本.17)
◎惟学问可以广明德慧也。——(建本.18)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建本.19)
◎孔子曰:「夫人君无谏臣则失政,士无教友则失德。狂马不释其策,操弓不返于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且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
——(建本.21)
◎孔子曰:「不慎其前,而悔其后,虽悔无及矣。」——(建本.23)
◎管子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建本.26)
三、蝉花煲汤可以天天喝吗
蝉花煲汤可以喝,但是汤渣则不能吃。
因为汤渣有蝉花的蝉体,蝉体易造成人体中毒,导致过敏症状、消化道症状及神经系统损害,出现手脚麻痹、头晕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造成死亡。
因蝉花性寒,脾胃虚寒者应尽量少吃。虽然用蝉花来煲汤有滋补作用,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食用。市民在煲汤吃时,一定要将蝉花清洗干净,并去除掉汤渣,以免造成人体中毒。另外,蝉花一次不可多吃,每天食用最好控制在6只之内。
扩展资料:蝉花生成过程:
蝉若虫在羽化前被蝉拟青霉孢子侵染寄生,当生活条件适宜时,菌丝开始大量生长,并吸收虫体的营养,经过一定时间蝉若虫就会死亡,最终虫体被菌丝体完全占有而只剩下一个空壳。
气候适宜时,蝉拟青霉从营养阶段转化为生殖阶段,渐渐从整个菌丝体顶端生出蝉花子实体,子实体成熟后表面长出很多孢子粉,蝉拟青霉子实体常常长出地面形状似花,故而得名蝉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