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阿胶大咖

阿胶炮制火候 阿胶安胎的阿胶名家论述

阿胶大咖 2024-03-10 3
阿胶炮制火候 阿胶安胎的阿胶名家论述摘要: 本文目录阿胶安胎的阿胶名家论述第16篇:阿胶“炒作”的功夫阿胶拍卖!中药炮制,火力火候的掌握阿胶强骨!一、阿胶安胎的阿胶名家论述 1.古籍论述有关阿胶的炮制理论,古籍论述颇多阿胶世...

本文目录

  1. 阿胶安胎的阿胶名家论述
  2. 第16篇:阿胶
  3. “炒作”的功夫!中药炮制,火力火候的掌握!

一、阿胶安胎的阿胶名家论述

1.古籍论述有关阿胶的炮制理论,古籍论述颇多。汉时即有炮制“去腥味,不腻膈”记载,以后又有众多新观点面世。梁·《本草经集注》云:“凡丸散用胶,先炙使通体沸起燥,阿捣,有不沸处,更炙之。断下汤直尔用之,勿炙。诸汤中用阿胶,皆绞汤毕,内汁中,更上火两三沸,令烊。”《本草纲目》载:“今之法或炒成珠,或以面炒,或以火炙,或以蛤粉炒,或以草灰哦炒,或酒化成膏,或水化膏,当各从本方。”清·《本草备要》指出:“蛤粉炒去痰,蒲黄炒止血。”

.2理化分析阿胶内含胶原蛋白,经炒珠后煎汤不粘锅,服用不腻膈,更有利于人体吸收。大量胶原蛋白吸收入血后,可增强血清的黏滞性,促进血液凝集。同时,阿胶经蛤粉炒后能提高钙的含量。钙离子为促凝血剂,可降低血管壁的通透性,以加强止血作用[1]。

.3阿胶中具滋补作用的主要成分为蛋白水解物这类物质均无臭味。但在制胶时,由于长期浸泡发生腐败,以后在煮胶、收胶、凉胶至出成品过程中,一直保留着异臭味。此臭味来源于氨基酸的腐败产物游离氨、三甲胺、吲哚、甲基吲哚等挥发性物质。内服时异臭味可引起恶心、呕吐等,甚至产生过敏反应。经蛤粉或蒲黄炒后,不仅能使阿胶质地酥脆,便于粉碎,更重要的是此类氨基酸的腐败产物得以挥发,对消化道的刺激作用减轻。

.4阿胶及其炮制品中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分析阿胶含甘氨酸最多,其次为脯氨酸,不同产地含量不一。炮制后某些氨基酸含量稍有下降,某些氨基酸含量略有增加,对大多数氨基酸含量基本无影响,微量元素含量因产地不同有明显差异。阿胶珠与阿胶丁的比较研究表明。两者均含相同种类氨基酸,但阿胶丁氨基酸总量为63.55%,阿胶珠氨基酸总量为73.13%。阿胶珠较阿胶丁含量高,是因经烫珠后水分大大降低,同时烫珠温度可达140℃,肽键易断裂,亦使氨基酸含量提高。而烫炒时间短,氨基酸种类并无变化。笔者在不违背中国药典根本宗旨的前提下,对阿胶的切胶、投量、火候选择、出锅标准及收藏方法进行探索和观察,获得点滴体会,现略述如下。

.1切胶将阿胶微烘至软,切成大小均匀的小丁块,一般以0.5cm×0.5cm为宜。且勿过大或过小,以免受热不均匀,使大者不及,小者太过。

2阿胶投量以60cm口径锅为例,每次0.5kg入锅为宜。若过多过重,拌炒中球形胶易被压扁,影响鼓泡而成畸形,或受热不均匀致内有溏心,质地酥脆,甚至出现焦黑者。

.3火候选择炮制阿胶珠最好用煤气,便于酌情调节火候。取蛤粉适量置锅内,先用武火加热至显灵活状态时,调小煤气继续加热,将约一指见方的40g白色有光纸块投入蛤粉中,埋1min取出,纸呈焦黄色时,表明降为文火。保持其温度均匀撒布阿胶丁,不断翻动至鼓起成珠。此时调大煤气,武火是促使球形胶迅速完全鼓起泡,至全部胶珠无气体放出,且珠色渐成黄棕色或灰棕色,质地变得较酥脆,最后改用文火,使其更为酥脆,且不致焦黑破裂。

.4出锅标准阿胶珠炒至呈深黄棕色或灰棕色,拌炒听到枯酥的碰撞声,停炒时能听到细小清晰的裂炸声,即可出锅。出锅时外观呈类球形,直径约1.6cm左右,表面布有细浅裂纹及辅料物,放之不塌瘪,质酥易脆,碎面淡黄色,泡孔呈海绵状,似有光泽,壁薄,内无溏心。

.5贮藏方法将炒好的阿胶珠出锅后,立即筛去辅料,薄摊于盛器中,待完全凉后收藏。置阴凉干燥处或石灰缸中加盖备用,可保持两年未见有质量问题。

二、第16篇:阿胶

  今日大雪。

  冬季,正值中医推崇养生的季节。只要是养生达人,特别是美女,必定绕不过“阿胶”两字。

  阿胶又名驴皮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味甘、性平,入肺、肝、肾经。阿胶主产于山东、浙江,以产于山东东阿地区最为道地,因而得名“阿胶”。

  《神农本草经》将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药养命,中品药养性,下品药治病。具有滋补强壮抗衰老的阿胶即属上品,是补血养阴的极品,功能补血滋阴,润燥,止血、安胎。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应用迄今已有3000年历史。据说慈禧太后每日服用阿胶5--10克。

  手脚冰凉之人,究其根本是气血亏虚,血液无法充盈到离心脏最远端的手足。阿胶作为“补血圣药”,可补血养心,天气转冷的冬日进补阿胶,可养心强心,增强血液循环,可明显改善手脚冰凉。若图方便,可服用东阿集团出品“复方阿胶浆”,本方由阿胶、红参、熟地黄、党参、山楂组成,气血双补,深谙中医“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之理论,力半功倍,实为治疗冬天手脚冰凉之良药。

  失眠是现代人通病,漫漫长夜数羊的日子偶尔体验也够呛,长期失眠那简直生不如死。中医认为“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阴阳不和,就会产生睡眠障碍,或做各种各样影响睡眠质量噩梦。千年古方“黄连阿胶汤”重用阿胶治疗失眠并苔少,口苦,梦多之症有奇效,梅姐已本人亲测,附加老妈,同事试验,屡试屡效。本方由五味药组成:黄连6克、黄芩10克、生白芍15克、阿胶10克、鸡子黄2个。方中黄连、黄芩清心火,阿胶、白芍补阴血,鸡子黄(可用两个水煮蛋黄代替)作为草根版”阿胶”助补阴一臂之力,每味药定位清晰,自然效如桴鼓了。然此方中黄芩黄连苦寒伤胃,故不可久服,须中病即止。

  阿胶每日用量3-9克,入汤剂可以黄酒或开水烊化后兑服,也可磨粉冲服,但有腥味、口感差,阿胶糕就是很好的养生小零食。市面常见阿胶糕主要由阿胶、冰糖、红枣、核桃肉(烤脆)、黑芝麻(炒熟)、黄酒等原料制成。制作过程并不复杂:将阿胶磨成粉,用绍兴花雕酒文火熬制,待“挂旗”时依次加入冰糖、红枣、核桃肉、黑芝麻,揉捏成形,冷却,切片。所谓“慢工出细活”,阿胶糕原料材质不同,炮制火候、时间有异,成品质量、口感还是有良莠之别。西街天福堂药店的阿胶糕做得不错。

  中医有“四腻”,意为油腻、甜腻、粘腻、滋腻的食品都会影响人体脾胃功能,阿胶性滋腻,脾胃虚弱者服用不当不仅吸收不了,还会滋腻碍脾。那如何避免阿胶滋腻问题呢?一是用量上循序渐进,找到自身消化功能可接受的量;二是可以配和理气化滞药物同服,吃阿胶的日子,可用陈皮,山楂泡茶代饮。

  近几年,养生热潮日益兴起,阿胶身价也是水涨船高。造假掺假就难以避免。阿胶本身就是驴皮制品,造假不难,鉴定却很不易。建议还是正规渠道购买为好。

  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顺应四季,正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现在正是养阴的大好时节。

  阿胶,女人吃起来!

三、“炒作”的功夫!中药炮制,火力火候的掌握!

炮制,古称“炮炙”,系指用火加工处理药材的方法。据《说文》“炙者,抗火炙肉也。”“抗火曰炙。以物贯之,而举于火上以炙之也。”“炮,毛炙肉也。” 

可见早期的炮制主要是用火加工处理药物。虽然中药炮制的方法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但早期用火炮制药材的方法依然沿用至今。

临床用火炮制药材的方法主要的是炒法,即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材,置于加热容器内连续加热,并不断搅拌或翻动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临床临方炮制多采用人工炒制。

在人工操作时,搅拌和翻动也是关键。人工炒制的用具有锅、铲、刷及盛装容器等,多采用倾斜 30~ 45°的锅进行,便于翻动或搅拌及出锅。操作时,根据炒法的类别、药物性质、火力及辅料的不同,掌握翻动或转动的速度和方法,使药物受热均匀,色泽一致,以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本草纲目》有“须识火候,不可太过不及”的记载。炒制时必须掌握好火候,做到“制药贵在适中”,而火候是影响炮制品质量的要素。

火候。从本草的历史考证看,“火”,是中药炮制时火的运用,有微、文、中、武火之分(强、弱、温度高低、加热时间长短等)。“候”,药物在受热过程中内外出现的变化特征或附加判别特征(如滴水、糊纸、辅料变化等);两者间有直接联系,其变化特征根据传统经验,一般可从形、色、气味、质等方面观察判断。

   形:指药物炒制时的形态变化。如发泡、鼓起、卷曲、爆花、圆球形等。

   色:指药物炒制时的色泽变化。如黄色、浅黄色或深黄色、焦黑色或焦黄色、黑褐色或棕褐色、金黄色、灰黄色、挂土色等。

   气味:指炒制药物时逸出的固有气味。药物因所含成分或加辅料不同,散发出的气味则不同。

   质:指药物炒制后的质地变化。如酥脆、松泡、轻泡、蜂窝状、易碎、易断等。

各种炒法因炒制程度要求的不同和药物性质的差异,所需火力是有区别的,在操作时必须严格控制。

火力,是指火的大小(强弱)或温度的高低。火力是炒法中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传统的经验要求是,炒黄多用文火(小火),炒焦多用中火,炒炭多用武火(强火、大火)。加辅料炒多用中火或武火。在实际运用中还与操作技术熟练程度有关。

根据医疗要求,结合药物性质,炒法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固体辅料)两大类。

清炒,根据加热程度的不同而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加辅料炒,根据所加辅料的不同而分为麸炒、米炒、土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

清炒法,火力火候的掌握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不加辅料,置于炒制容器内,加热翻动或转动炒至一定程度或要求的方法,称为清炒法。

根据炒制药物时火力及程度标准要求的不同,可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清炒法火力火候的掌握要求注意以下几点: 

①药物炒制前必须大小分档,分次炒制,以免生熟不匀。

②炒药前应先将容器预热至一定程度,不宜冷锅下药。

③炒制时选择适当火力和掌握好药物受热程度标准要求。

④翻炒要均匀,出锅要迅速。

炒黄(炒爆)法,火力火候的掌握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并不断搅拌或翻动至一定程度要求的方法,称为炒黄法。炒黄的药物多为果实种子类,所以传统有“逢子必炒”之说。此外,某些消食和胃药、花类、虫类药,也有炒黄的。

炒黄的药物,由于形态、色泽、质地和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炒制时的程度标准要求也不尽相同,操作者应灵活掌握。一般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加深;或发泡膨胀鼓起或微鼓起;或果(种)皮开裂,有爆裂声或爆裂成花状;透出固有香味;内部浅黄色或黄色;质地酥脆。

炒黄法的注意点如下:

①炒制前应将容器刷洗干净,并将炒制容器预热到一定程度,才投入药物。

②控制好锅温与火力,是炒制技术的关键。温度太高,受热太急,药物容易焦化,受热不均匀。温度太低,受热时间长,药物发泡膨胀爆裂效果差,影响质量。

③多数药物炒黄选用文火,少数宜选用中火,如王不留行、水红花子、苍耳子等。

④在临方炮制中,若使用煤气灶炒制米仁等要求“文火”的药材,可将开关拧至最小,待锅温稍烫手时投入药物,炒黄即得。

炒焦法,火力火候的掌握

炒焦是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或武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色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气味。

炒焦时要注意药物不可炭化。具体的如焦山楂的炒制,可采用先武火把山楂表面炒焦,后中火继续炒制炮制标准;这样就通过火力大小的灵活掌握,而达到了炮制目的。

炒炭法,火力火候的掌握

炒炭是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内部呈棕褐色或棕黄色。

炒炭要存性,“炒炭存性”是指药物在炒炭时只能使其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如槐花、侧柏叶、荆芥之类。

炒炭的要点:

①操作时要适当掌握好火力,即达到“炒炭存性”的要求,质地坚实的药物宜用武火,质地疏松的花、花粉、叶、全草类药物可用中火,视具体药物灵活运用。

②在炒炭过程中,药物炒至一定程度时,因温度很高,易出现火星,特别是质地疏松的药物如蒲黄、荆芥等,须喷淋适量清水熄灭,以免引起燃烧。取出后必须摊开晾凉,经检查确无余热后再收贮,以免复燃。

加辅料炒法,火力火候的掌握

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炒的方法,称为加辅料炒法。

根据固体辅料的种类不同,可以分为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等。

麸炒法,火力火候的掌握

麸炒是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至一定程度的方法,又称为“麦麸炒”或“麸皮炒”。炒制药物所用的麦麸未制者称净麸或清麸炒;麦麸经用蜂蜜或红糖制过者称蜜麸炒或糖麸炒。

麸炒的操作方法

先用中火或武火将锅烧热,再将麦麸均匀撒入热锅中,至起烟时投入药物,快速均匀翻动并适当控制火力,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麦麸用量一般为:麦麸 10~ 15 kg/药物 100 kg。

麸炒法的要点:

①辅料用量要适当。麦麸量少则烟气不足,达不到熏炒要求;麦麸量多则造成浪费。

②注意火力适当。麸炒一般用中火,并要求火力均匀;锅要预热好,可先取少量麦麸投锅预试,以“麸下烟起”为度。

③麦麸要均匀撒布热锅中,待起烟投药。

④麸炒药物要求干燥,以免药物黏附焦化麦麸。

⑤麸炒药物达到标准时要求迅速出锅,以免造成炮制品发黑、火斑过重等现象。

米炒法,火力火候的掌握

米炒是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米共同拌炒的方法。

米炒药物所用的米,一般认为以糯米为佳,有些地区用“陈仓米”,现通常用大米。阿胶拍卖

米炒的操作方法 

①先将锅烧热,加入定量的米用中火炒至冒烟时,投入药物,拌炒至一定程度,取出筛去米,放凉。

②先将锅烧热,撒上浸湿的米,使其平贴锅上,用中火加热炒至米冒烟时投入药物,轻轻翻动米上的药物,至所需程度取出,筛去米,放凉。

米的用量一般为:米 20 kg/100 kg药物。

米炒法的注意点:

炮制昆虫类药物时,一般以米的色泽观察火候,炒至米变焦黄或焦褐色为度。

炮制植物类药物时,观察药物色泽变化,炒至黄色为度。

土炒法,火力火候的掌握

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灶心土(伏龙肝)拌炒的方法,称为土炒。亦有用黄土、赤石脂炒者。

土炒的操作方法:

将灶心土研成细粉,置于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土呈灵活状态时投入净药物,翻炒至药物表面均匀挂上一层土粉,并透出香气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

土的用量一般为:土粉 25~ 30 kg/100 kg药物。

土炒法火力火候的注意点: 

①灶心土呈灵活状态时投入药物后,要适当调节火力,一般用中火,防止药物烫焦。

②用土炒制同种药物时,土可连续使用,若土色变深时,应及时更换新土。

砂炒法,火力火候的掌握阿胶强骨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热砂共同拌炒的方法,称为砂炒,亦称砂烫。

砂作为中间传热体,由于质地坚硬,传热较快,与药材接触面积较大,所以用砂炒药物可使其受热均匀,又因砂炒火力强,温度高,故适用于炒制质地坚硬的药材。

制砂的方法

①制普通砂一般选用颗粒均匀的洁净河沙,先筛去粗砂粒及杂质,再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翻炒,以除净其中夹杂的有机物及水分等。取出晾干,备用。

②油砂的制备取筛去粗砂和细砂的中间河沙,用清水洗净泥土,干燥后置锅内加热,加入 1%~ 2%的食用植物油拌炒至油尽烟散,砂的色泽均匀加深时取出,放凉备用。

砂炒的操作方法

取制过的砂置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容易翻动时,投入药物,不断用砂掩埋,翻动,至质地酥脆或鼓起,外表呈黄色或较原色加深时,取出,筛去砂,放凉。或趁热投入醋中略浸,取出,干燥即得。

砂的用量以能掩盖所加药物为度。

砂炒法的注意事项:

①用过的河沙可反复使用,炒过毒性药物的砂不可再炒其他药物。

②若反复使用油砂时,每次用前均需添加适量油拌炒后再用。

③砂炒温度要适中。温度过高时可添加冷砂或减小火力等方法调节;砂量也应适宜,量过大易产生积热使砂温过高,反之砂量过少,药物受热不均匀,易烫焦,也会影响炮制品质量。

④砂炒时一般都用武火,操作时翻动要勤,成品出锅要快,并立即将砂筛去。

有需醋浸淬的药物,砂炒后应趁热浸淬、干燥。

蛤粉炒,火力火候的掌握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蛤粉共同拌炒的方法,称为蛤粉炒或蛤粉烫。

蛤粉炒由于火力较弱,而且蛤粉颗粒细小,传热作用较砂稍慢,故能使药物缓慢受热,而适于炒制胶类药物。

蛤粉炒的操作方法

将研细的蛤粉置热锅内,中火加热至蛤粉滑利易翻动时减小火力,投入经加工处理后的药物,不断沿锅底轻翻烫炒至膨胀鼓起,内部疏松时取出,筛去蛤粉,放凉。

蛤粉的用量一般为:蛤粉 30~ 50 kg/100 kg药物。

阿胶世界

蛤粉炒注意点:

①胶块切成立方丁,再大小分档,分别炒制。

②炒制时火力不宜过大,以防药物黏结、焦糊或“烫焦”。如温度过高可酌加冷粉。

③下锅翻炒要速度快而均匀。

④蛤粉烫炒同种药物可连续使用,但颜色加深后需及时更换。

⑤贵重、细料药物如阿胶之类,在大批炒制前最好先采取试投的方法,以便掌握火力,保证炒制品质量。

滑石粉炒,火力火候的掌握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滑石粉共同拌炒的方法,称为滑石粉炒,亦称滑石粉烫。

滑石粉是矿物滑石经精选、净化、干燥而得的细粉。呈白色,手摸有滑腻感。性味甘寒,具清热解暑、利尿作用。

由于质地细腻、传热缓慢,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制剂和调配;破坏某些药物中的毒性成分,矫正不良气味,滑石粉炒适用于韧性较大、受热出油的动物类药物。

驴皮阿胶

阿胶炮制火候 阿胶安胎的阿胶名家论述

一般用滑石粉40~ 50 kg/100 kg药物。或滑石粉的用量以能掩埋药物为宜。

滑石粉炒的操作方法

将滑石粉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入经加工处理后的药物,不断翻动,至药物质酥或鼓起颜色加深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

滑石粉炒的注意事项: 

①滑石粉炒一般用中火,炒至滑石粉呈灵活状态时投药。

②操作时要适当调节火力,防止药物生熟不均或焦化。

③滑石粉可反复使用,色泽变灰暗时,需及时更换,以免影响成品外观色泽。

④滑石粉如温度过高时,可酌加冷滑石粉调节。

因为临床中药炮制药量一般不大,因此多采用煤气灶等效率较高的加热工具,进行人工炒制;除了要遵循以上各种炒制方法的原理,也要依靠经验和煤气灶开关的调节来达到控制“火力火候”的要求,最终完成炮制药物的目标。总之,中药炮制“火力火候”的掌握就像一条主线,贯穿了各种炒制方法的概念、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操作、注意事项等各个方面。所以在加快中药炮制方法的现代化和实用性研究、应用中,必须加强中药炮制“火力火候”的掌握技术及标准的深化研究。

话题加深:

传统上讲,文火是说火苗较小,飘而轻;中火是讲火焰旺盛连续,火苗较大,分布较广;武火则火焰要猛烈而旺盛,火苗分布更充分。其实,火候的大小是相对的,它不仅要看直接燃烧的火焰,还要看火焰燃烧的面积,锅体和火焰分布的面积比例,以及投入锅内制物料的多少等。比如用酒精灯加热,烧试管就属武火,加热水壶烧水就属文火,但酒精灯的温度是不变的。

关于文火,有的讲在80-120℃间,有的说在120-170℃间,也有的言在300℃左右等。因为不知道其所谈温度指的是何部位或时段。正如上面所讲,所谓文武火之分是相对的。探测出温度数值的高低与所测试设备的部位、加药前后、炒制容器加热面积的大小、加药量的多少等密不可分。如果探测的是热(火)源处,则温度就高;如果在锅壁外则温度次之,如果在锅内侧,则温度又低之;空锅时温度高,加药后温度会低;加药多则温度下降就大,加药少则温度下降就小;加热面积大则炒药锅温度就高,反之则低。

因此,根据中国药典对文火炒黄,炒制的饮片偶见焦斑,香气逸出以及鼓起或现爆鸣声(种子开裂)等;中火炒焦,炒焦的饮片表面要显焦褐色,断面焦黄色为度,“炒焦时易燃者,或出现火星的,可喷淋清水少许,再炒干。”;武火炒炭,炒炭的饮片表面显焦黑色、内部棕褐色的现象要求以及“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的说法,加之常规炒制时间每锅不超过10分钟的情况进行分析与实验,在此笔者给予建议:

1、探测点以锅壁95%以上的面积温度为宜。

2、所测得温度需为炒制时的持续温度。

3、文火温度宜为120~250℃,中火温度宜为250~350℃(锅底会见到火星),武火温度宜为350~500℃(出锅时见到明显火星)。

至于煅制温度,根据中国药典煅炭和明煅的“煅至酥脆或红透”描述,温度宜在600~900℃之间,达到锅壁发红为宜。白矾等个别品种除外。

值得提示的是,此建议是指锅内壁的实际温度,但由于探测点或者探测计敏感度的不同,实际温度和显示温度会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们在每一台炒药机初次炒制之时,应先利用传统经验,验证出最为恰当的显示温度。比如,麸炒白术的时候,还要在锅内先少撒点麸皮,看看麸皮反应情况,以总结最适合炒制此药的最佳设定温度。

传统的加热方式有传统的优势,现代的加热方式有现代的弊端!其问题就在于温度探测仪的灵敏度和安放探测点的不同。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