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阿胶最早用途 阿胶的起源和传说

admin 2024-03-07 6
阿胶最早用途 阿胶的起源和传说摘要: 本文目录东阿阿胶做什么用的用途是什么过期阿胶千万别扔11种用途百年堂阿胶的历史阿胶的起源和传说一、东阿阿胶做什么用的用途是什么【来源】本品为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

本文目录

  1. 东阿阿胶做什么用的用途是什么
  2. 过期阿胶千万别扔11种用途
  3. 百年堂阿胶的历史
  4. 阿胶的起源和传说

一、东阿阿胶做什么用的用途是什么

【来源】本品为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及其他驴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用蛤粉炒成珠者称阿胶珠。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肝、肾经。

【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应用与配伍】

1.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等。为补血之佳品。常与熟地黄、当归、黄芪等补益气血药同用。

2.用于多种出血证。止血作用良好。对出血而兼见阴虚、血虚证者,尤为适宜。治血热吐衄,配伍蒲黄、生地黄,如《千金翼方》,治吐衄咳唾失血既多,虚倦神怯,配伍人参、白及等,如《痰火点雪》;治肺破嗽血,配伍人参、天冬、北五味子、白及等,如《直指方》阿胶散;治便血如下豆汁,配伍当归、赤芍等,如阿胶芍药汤;治先便后血,配伍白芍、黄连等,如《医林集要》阿胶丸;治冲任不固,崩漏及妊娠下血,配伍生地黄、艾叶等,如胶艾汤。

3.用于阴虚证及燥证。能滋阴润燥。治温燥伤肺,干咳无痰,配伍麦冬、杏仁等,如清燥救肺汤,治热病伤阴,虚烦不眠,配白芍、鸡子黄等,如黄连阿胶汤;治热病伤阴,液涸风动,手足瘈疭,配龟板、牡蛎、白芍、生地黄等,如大定风珠。

【用法用量】入汤剂,5~15g,烊化光服;止血常用阿胶珠,可以同煎。

【使用注意】本品性滋腻,有碍消化,胃弱便溏者慎用。

二、过期阿胶千万别扔11种用途

过期阿胶的11种用途有:养护家具、染发、养护木地板、制作睫毛膏、柔软衣物、养护车座皮革、陶艺、香氛、收藏品、钓饵、工艺品等。

1、养护家具

家具表面若有些小裂纹或干燥,可以用过期的阿胶涂在上面,抹匀后擦拭干净。这样家具表面就可以保持光彩。

阿胶最早用途 阿胶的起源和传说

2、染发

将过期的阿胶和黑色染发粉混合,可以自制一种天然的染发剂,而且颜色还不错。

3、养护木地板

使用过期的阿胶涂在木地板表面,可以起到保护木地板,润滑木地板纹理,延长木地板使用寿命的作用。

4、制作睫毛膏

将过期的阿胶加入一些黑芝麻粉,然后搅拌成一个糊状物,即可自制一支天然可靠的睫毛膏。

5、柔软衣物

在洗衣时,可以将过期的阿胶加入洗衣液中,这样可以使衣物更加柔软,舒适。

6、养护车座皮革

使用过期的阿胶涂在车座皮革上,然后用干布擦拭,可以让皮革变得更加柔软,防止皮革老化。

7、陶艺

将过期阿胶加在泥土中,可以增加陶器强度和良好粘性。

8、香氛

将阿胶研成粉末,加入芳香油中,可以制作成香氛。

9、收藏品

对于喜欢收藏的人来说,过期的阿胶可以作为一种有趣的收藏品鹤王阿胶

10、钓饵

将阿胶制成小球状,可以作为钓鱼的饵料使用。

11、工艺品

阿胶可以作为一种工艺品材料,比如雕刻、刻字等。

以上内容参考重楼网—过期阿胶千万别扔11种用途

三、百年堂阿胶的历史

阿胶的发现,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帛书《五十二病方》已经有“以清煮胶”的记载。据考,《五十二病方》成书于战国或更早,说明百年堂阿胶的药用在我国至少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

成书于先秦时期的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并把把其列为上品,称其“久服轻身益气”。

西汉淮南王刘安编著的《淮南子》中有“阿胶一寸,不能止黄河之浊”一语,意思是说再灵验的物品其作用也并非无限。这是现存史籍中关于阿胶一名的最早记述,说明那个时候的阿胶已名闻天下。

医圣张仲景的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这本书是最早把阿胶列入方剂治疗疾病的书籍。书中记载了许多以阿胶为主药的著名方剂,如:黄连阿胶汤、胶艾汤、炙甘草汤等,都已经是传世名方。

三国时东阿王曹植赞阿胶赋云:“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南朝梁陶弘景《名医别录》曰:“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也。”汉后阿胶

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云:“诸胶俱能疗风止泻补虚,而驴皮胶主风为最。”

唐代药王孙思邈《千金翼方》说:“阿胶味甘,微温,无毒,主心腹内崩劳极。”

宋代寇宗《本草衍义》称:“驴皮煎胶,取其发散皮肤之外东胶阿胶。用乌(驴皮)者,取乌色属水,以制热生风之义。”

沈括《梦溪笔谈》中说:阿井水“性趋下,清而重”、“取井水煮胶,谓之阿胶”。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称:“阿井水煎乌驴皮如常煎胶法”。明确指出阿胶用阿井水煎乌驴皮。

金元时期王好古《汤液本草》称:“阿胶益肺气。肺虚极损,咳嗽唾脓血,非阿胶不能补。”

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在《秋夜梧桐雨之锦上花》写到:“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润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钱。”道明了阿胶美容养颜的特殊功效。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说阿胶“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气浮肿,虚劳咳嗽喘急,肺痿唾脓血,及痈疽肿毒。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圣药也”。将其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

清朝吴仪洛《本草从新》载有“真胶产于古齐国之阿地”。

清末曹炳章《增订伪药条辨》曰:“阿胶出山东东阿县,以纯驴皮、阿井水煎之,故名阿胶。其色光洁,其味甘咸,其气清香,此真阿胶也。”

今《中国药典》中写道:阿胶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

原料演变

“胶”在发明之初主要是用于制造弓弩和粘接器物等而非药用。

早期的阿胶是以牛皮为主要原料,兼用猪、骡等多种皮制成的。

宋元两代所用百年堂阿胶既有牛皮胶,又有驴皮胶,还混有少部分杂皮熬制的次品胶。

李时珍将牛皮胶从阿胶中分出,以黄明胶之名另述。据此,后世遂将驴皮胶称为阿胶,牛皮胶称为黄明胶,猪皮胶等称为次品杂胶,猪皮胶称为新阿胶。阿胶与黄明胶功效相似,临床常互为代用。百年堂阿胶滋阴补血力较好,黄明胶兼能消肿,而新阿胶的补血功效优于百年堂阿胶

1汉代以前张振平认为《神农本草经》之前是以“胶”入药,未有“阿胶”之名。“先秦有胶多种即‘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没有驴皮胶,表明早期药用胶的多样化”。至汉《神农本草经》已有“阿胶”、“傅致胶”之名,但也没有指明是由何种材料制成。

2三国至南北朝《名医别录》中明确记载“煮牛皮作之”,但后魏《齐民要术》指出:“沙牛皮、水牛皮、猪皮为上,驴、马、驼、骡皮为次,破皮鞋、鞋底、格椎皮、靴底、破鞍、革叉,但是生皮,无问年岁久远,不腐烂者,悉皆中煮”。可见,此时认为什么皮都行。张振平更认为汉至隋唐阿胶与胶可同样药用。

3唐宋唐《本草拾遗》:“诸胶皆能疗风……而驴皮胶主风为最”,又“今时方家用黄明胶多为牛皮,本经阿胶也用牛皮,是二皮通用,然今牛皮胶制作不甚精,但以胶物者,不堪药用之,当以鹿角所作之,但功倍于牛胶,故鲜有真者,非自制造恐多伪耳”。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造之,阿井水煎乌驴皮如常煎胶法”。可见此时牛皮、驴皮胶已成两大主流,且认为驴皮胶药用好于牛皮胶。驴皮胶已占主导地位。

4明代时珍曰:“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若伪者皆杂以马皮、旧革、鞍、靴之类,其气浊臭,不堪入药。当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漆者为真”。前者是牛皮胶,后者是驴皮胶。李时珍又把黄明胶单列“阿胶一名傅致胶,煮牛皮作之。黄明胶即今水胶,乃牛皮所作,色黄明……非阿井水所作耳。”岂止是阿井水之差,结合陈藏器:“今时方家用黄明胶多是牛皮”,可见当时牛皮胶、驴皮胶都作阿胶药用,牛皮胶又单用作黄明胶药用。“非阿井水所作耳”只是李时珍的推测。阿井唐宋已官禁。明代已以驴皮为主,有的明代本草著作,甚至指出是黑驴皮。

5清代至今《本草求真》、《本草述钩元》、《神农本草经读》、《增订伪药条辨》等都载:阿胶应以乌驴皮和阿井水制成,而把牛皮胶当作伪品,见本文1.5清九天贡胶。现《中国药典》已明确阿胶原料是驴皮,黄明胶是牛皮。

6驴皮取代牛皮制阿胶的原因张振平认为驴起源在非洲及西亚,后扩散新疆、蒙古一带。是汉张骞通西域时把驴引进了中原地区。西汉桓宽《盐铁论》“赢(骡)驴骆驼,衔尾入塞”,以至《史记·匈奴传》称驴为“奇畜”。这也是《周礼·考工记》论述胶的品种时未言及驴皮胶的原因。驴适应性好,耐粗饲,繁殖力强,行动灵活,被农户广泛饲养,成为中原地区与牛马猪羊同等重要的家畜之一,这样也就有了驴皮胶。牛皮胶逐渐被驴皮胶取代,除了药效上的差别,主要是五代至宋实行的“牛皮之禁”有关。古代牛皮军需民用用途广泛,特别是军事上制作将士的甲胄、盾牌、车马挽具及制胶用于弓驽,用量甚大。唐末五代,战乱不已。禁止牛革筋角出境“皆输于官”,初由官收买,后作税交纳。后唐明宗之世赏以盐,后汉法律,贩牛皮一寸抵死。宋初“民间自死牛皮筋角,并中卖入官,量为三等支作钱。其不及等者,退还百姓及许客旅贩卖。”至宋仁宗时,因与契丹战争频繁,“人户自死牛马皮筋角,限半月赴官送纳。”再加上古代农业社会,耕牛是极重要的生产工具,不能随便宰杀,只有病、老死之牛皮。正是上述原因,唐代已大量用驴皮阿胶。宋代的牛皮胶或系民间取官府舍弃的劣等牛皮制成,以致医家认为不堪药用。黄明胶也许是避讳禁民私用牛皮,且牛皮胶黄赤透明而取名吧。

四、阿胶的起源和传说

阿胶的起源:吃阿胶糕

阿胶,出《神农本草经》,为马科动物驴的皮,经漂泡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质块,故《千金·食治》称驴皮胶;晋唐时期“岁常煮胶以贡天府”,又称贡胶;昔谓以山东东阿阿井之水熬制而成,故传统有阿胶之名。阿胶,又名傅致胶、贡胶、驴皮胶,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在《神农本草经》中被称为上品。药胶的起源,限于历史条件,没有准确的记录。但它就像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那样,被人们口耳相传,代代延续。

阿胶的传说:

唐朝时,阿城镇上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男的叫田铭,女的叫阿桥。两人靠贩驴过日子。

阿铭和阿桥成亲五年后,阿桥有了身孕,不料,阿桥分娩后因气血损耗,身体很虚弱,整日卧病在床,吃了许多补气补血的良药,也不见好转。阿铭听人说驴肉能补。心想,让阿桥吃些驴肉,也许她的身体会好起来。于是,就叫伙计宰了一头小毛驴,把肉放在锅里煮。谁知煮肉的伙计嘴馋,肉煮熟了,便从锅里捞出来吃。其他伙计闻到肉香,也围拢来吃,这个尝尝,那个尝尝,一锅驴肉不大会儿全进了伙计们的肚里。

这下,煮肉的伙计着了慌,拿什么给女主人吃?无奈,只好把剩下的驴皮切碎放进锅里,倒满水,升起大火煮起来。熬了足有半天功夫才把皮熬化了。伙计把它从锅里舀出来倒进盆里,却是一盆浓浓的驴皮汤。汤冷后竟凝固成粘糊糊的胶块。伙计尝了一块,倒也可口,于是把这驴皮胶送给阿桥吃。阿桥平时喜吃素食,不曾吃过驴肉,尝了一口,直觉得喷香可口,竟然不几餐便把一瓦盆儿驴皮胶全吃光了。几日后奇迹就出现了,她食欲大增,气血充沛,脸色红润,有了精神。

事隔年余,那位伙计的妻子也分娩了。由于家里贫穷,于怀胎期间营养不足,生产时几次昏倒,分娩后气血大衰,身体十分虚弱。伙计找来了郎中开了许多补药,吃了也不管用。伙计忽然想起阿桥吃驴皮胶那回事儿来。于是,便将头年煮驴肉熬驴皮的事儿向阿铭阿桥夫妻细说了一遍,并向他们夫妻借头毛驴。阿桥见伙计为妻子重病着急的样子,便给了他一头试试,伙计牵了匹毛驴回家宰了,把驴皮熬成胶块给妻子吃。果然不几日,妻子便气血回升,肤肌红润,大有起色了。

自此后,驴皮胶大补,是产妇良药,便在百姓们中间传扬开了。阿铭阿桥开始雇伙计收购驴皮熬胶出卖,生意十分兴隆。有些庄户,见熬驴皮胶有利可图,也相续熬胶出售。可只有好驴配上好水才能熬制出有效果的好胶来,故而阿胶的生产从材料源头便开始加以控制,大家更多的开始寻找好的驴资源,相应的,阿胶补血养血的功效也被世人慢慢熟知。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