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慈禧生子是因为吃了阿胶,是不是真的
首先雍正不是慈禧所生,生之乃是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不过在史书上已经找不到具体生于何时雍正帝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禛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大部分都是猜出来个大概...估计要去看下《雍正王朝》你才能明白...而雍正最宠的妃子具史书乃是年贵妃....其实雍正并非佳丽3000给你个资料吧后妃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内大臣飞扬古的女儿。雍正九年九月,崩。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的女儿,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生乾隆帝。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崩,年八十六。敦肃皇贵妃,年氏,巡抚年遐龄的女儿,雍正三年十一月,崩。三子,福宜、福惠、福沛,一女,皆殇。纯悫皇贵妃,耿氏,管领耿德金女。雍正间,封裕嫔,进裕妃。乾隆时,尊为裕皇贵太妃阿胶归经。乾隆四十九年崩。一子,弘昼。齐妃,李氏,知府李文烨女。三子,弘盼、弘昀,弘时,只有弘时活了下来,其他两个皆殇;一女,下嫁星德。谦妃,刘氏,管领刘满女,生于康熙五十三年。雍正上台后,封其为谦嫔,乾隆时尊为皇考谦妃,生一子,果毅亲王弘瞻。宁妃武氏,知州武柱国女。雍正十二年甲寅五月二十四日卒,追封为宁妃。懋嫔,宋氏,主事金柱女。生二女,皆殇。李贵人,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卒。郭贵人,生卒年不详,奉安于泰陵妃园寝。安贵人,生卒年不详,奉安于泰陵妃园寝。海贵人,生卒年不详,奉安于泰陵妃园寝。张贵人,雍正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卒,那常在,雍正十三年前卒,暂安于田村,后奉安泰陵妃园寝。李常在,生卒年不详,奉安于泰陵妃园寝。马常在,生卒年不详,奉安于泰陵妃园寝。春常在,生卒年不详,奉安于泰陵妃园寝。高常在,雍正十三年前卒,暂安于田村,后奉安泰陵妃园寝。常常在,雍正十三年前卒,暂安于田村,后奉安泰陵妃园寝。顾常在,雍正十三年前卒,暂安于田村,后奉安泰陵妃园寝。苏格格,生卒年不详,奉安于泰陵妃园寝。张格格,生卒年不详,奉安于泰陵妃园寝。伊格格,生卒年不详,奉安于泰陵妃园寝。张格格,生卒年不详,奉安于泰陵妃园寝阿胶冲剂
二、阿胶与历代帝王的故事
阿胶与李世民
东阿境内千年流传的民间掌故说到,想当初,尽管李世民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在山东境内,却遇到强人王世充。那王世充也不是等闲之辈,一阵厮杀下来,李世民小受顿挫,人困马乏,遂引军进入东阿县休整。东阿人就以阿胶熬汤来拥军。说也奇怪,大队人马第二天就精神焕发,居然一鼓作气打败了王世充。唐代《元和郡县志》记载,太宗时,朝廷派遣大将尉迟恭光临东阿县,封存阿井,宣布自此之后当地闲杂人等一律不得私启井封,制造阿胶,否则杀无赦。只有官家才可以“启封而取水”“熬胶进贡”。
阿胶与武则天
中国历的女皇帝武则天,天生丽质、美白红润。《新唐书》在写到晚年武则天时说:“太后虽春秋高,善自涂泽,令左右不悟其衰。”那么,武则天永葆青春的秘诀何在?原来宫中御医经常给服用“美白如玉汤”,其成分是:阿胶、黑芝麻、木瓜、白芷、玉竹、山楂等美容养颜滋补之品,经常服用调理,才使武则天肤色美白如玉,光滑细腻,艳丽无疵。
阿胶与杨贵妃姐妹
铅华洗尽依丰盈,雨落荷叶珠难停。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虢国夫人峨眉长,酥胸如兔裹衣裳。东莱阿胶日三盏,蓄足冶媚误君王。这两首诗,前一首出自《全唐诗》,后一首出自《莞尔唐史》,为明代朱克生所作。说的都是杨贵妃姐妹服阿胶以养容颜的故事。一个“暗服阿胶”,一个“日三盏”,充分说明了她们对阿胶的珍爱。
阿胶与王安石
王安石《我欲往沧海》一诗可以说是作者的自画像:“我欲往沧海,客来自河源。手探囊中胶,救此千载浑。我语客徒尔,当还治昆仑。”王安石诗中的“胶”即指东阿的阿胶。
阿胶与朱熹
《朱子文集》里收录了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给母亲的一封信,里面说:“慈母年高,当以心平气和为上。少食勤餐,果蔬时伴。阿胶丹参之物,时以佐之。延庚续寿,儿之祈焉。”其言切切,其心拳拳,于日常闲话之中传达出其至孝之心。
阿胶与白朴
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在《秋夜梧桐雨之锦上花》写道:“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润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钱。”道明了阿胶美容养颜的特殊功效。
阿胶与郑和
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之富强”。他驾驶的宝船之上除了丝绸瓷器还有中药材,其中就有阿胶。这是阿胶出口海外的最早记载,也说明阿胶是中国特有的珍贵产品。
阿胶与乾隆
乾隆的妃子棠儿有身孕期间,乾隆特将山东东阿贡品阿胶赐给棠儿服用,说:“这是山东巡抚进上来的阿胶,用的是真正的阿井水、真正的沂蒙驴皮,熬胶的是阿胶真正的传人!你回去慢慢吃……”
阿胶与慈禧
同样也是在宫廷。慈禧年轻时,身怀六甲,却胎漏出血,久治不效,后幸得东阿阿胶,才得以安胎顺产,那小阿哥就是后来的同治帝。后来的慈禧对东阿阿胶情有独钟。阿胶成为其延年益寿的重要滋补品。晚年的慈禧又赐东阿制胶师傅她的画像一幅。
阿胶与咸丰
公元1851年(清咸丰元年),咸丰皇帝感于东阿阿胶的神奇疗效,特赐予制胶师傅三件宝:一是四品朝服黄马褂一身,二是进宫用手折一个,三是赐“福”字牌号。从此,邓氏阿胶封为“贡胶”而名扬天下。
阿胶与同治
同治十年(1871年),朝廷曾委派钦差前往树德堂监制阿胶,此胶称为“九天贡胶”。御赐“福”字一直为东阿制胶人所用,所产阿胶皆做“福”记,并成为正宗阿胶的标识。传奇故事说不尽,流风余韵两千年。古老的国药瑰宝早已不是昨日深宫中的稀世之品,而成了今日人们日常日用之物。阿胶的故事仍在继续,阿胶的文化正在光大。
三、清宫叙闻中有说到慈禧太后喜食阿胶糕么
成分:
人参50克,炒白术100克,茯苓100克,白芍100克,当归150克,熟地黄150克,川芎75克,炙甘草50克。
功效:
补气补血。西医可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
制作:
取上述八种中药研末成粉,加入大米、糯米(熟)粉各300克,白砂糖700克,再加入少量清水,和成松散颗粒,压入模型内,切块成糕,蒸熟晾干即可食用。
据载,清朝慈禧太后喜食八珍糕,她吃的八珍糕,除上述的成分外,在此基础上,再加入苡米100克,扁豆150克,藕粉150克。其养生抗衰老的作用则更好。
清宫叙闻中有说到慈禧太后喜食阿胶糕的制作方法。
四、九天贡胶的九天贡胶传奇
关于“九天贡胶”的历史生平,文献上最清晰的记录发生在清同治十年,也就是1871年:
——相传,清代咸丰皇帝体虚孱弱,膝下无子嗣,1855年咸丰帝宠爱的懿嫔(即后来的慈禧太后)有喜了,紫禁城内一派祥和,朝廷上下欢愉喜庆。开始懿贵妃不幸患了“血证”(非生理性的出血性疾患,妇科一般为习惯性流产),身子一天天虚弱,御医遍治均告失败,四方寻医问药,仍医治无效,眼看龙胎就要不保,咸丰急得也躺上了病榻。时任户部侍郎的陈宗妫是山东东阿人氏,他冒着杀头的罪责,向咸丰皇帝荐举了东阿的阿胶。懿贵妃将东阿进贡的阿胶化汁后服用,竟然保住了胎气,治好“血证”,还让咸丰抱到了唯一的儿子(后来的同治帝)。咸丰皇帝大悦,封东阿阿胶为“贡胶”(后世将此按特殊工艺熬制的贡胶,按工艺特征称为“九天贡胶”),赐给东阿贡胶人三件礼物:一是四品官服黄马褂,二是进宫手折,三是赐给东阿镇阿胶“福”字,东阿阿胶人就凭此折进宫,向皇帝进献阿胶。1871年,也就是清同治十年,同治皇帝特地派出一名四品钦差亲赴东阿县,监督购买纯黑健驴,牧于狮耳山上,至冬宰杀,取皮开井熬胶,现场监制“九天工序胶”,并称之为“九天贡胶”。送往京城,贡奉朝廷……这是阿胶从北魏时期(公元386~534年)正式成为贡品以来,见于记载的第一次皇帝派大员到现场监制。
此后,慈禧太后专门御赐画像给东阿贡胶人,并坚持服用阿胶养生,活到74岁时寿终正寝,慈禧太后死后被授予了长达25字的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为首的四字便是“孝钦慈禧”。
如今,慈禧太后专门御赐画像和当年手折子都在中国阿胶博物馆(东阿县),当年的手折子是用羊皮制作的,由三折组成,文字用金黄色丝线绣成。正文有100多字,位于中间一折,左右两折上方分别绣有“万寿”和“忌辰”四个大字。
五、中国阿胶之乡的阿胶与慈禧太后
明末清初,东阿镇(老东阿县城)阿胶业已达鼎盛时期,城内熬胶作坊林立,从业人员颇多。邓氏树德堂就是质量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家阿胶作坊。
清朝咸丰1855年,咸丰帝宠爱的懿嫔(即后来的慈禧太后)有喜了,紫禁城内一派祥和。咸丰帝体虚孱弱,膝下又无子嗣,如今懿嫔的肚子又大又尖,怎能不叫朝廷上下欢愉喜庆?数过一个春秋,临盆之际,懿嫔却害了血症,身子一天天虚弱下去。咸丰急得也躺上了病榻。时任户部侍郎的陈宗妫是山东东阿人氏,他冒着杀头的罪责,向咸丰皇帝荐举了故乡邓氏树德堂出品的阿胶。这副阿胶不仅救了懿嫔的命,也让咸丰抱到了唯一的儿子(即后来的同治帝)。咸丰皇帝大悦,赐给邓氏“树德堂”堂主邓发三件礼物:一是四品官服黄马褂,二是进宫手折,三是赐给东阿镇阿胶“福”字,并封树德堂阿胶为“贡胶”。同治十年(1871年),朝廷曾委派钦差前往树德堂监制阿胶,将此胶称为“九天贡胶”。御赐“福”字一直为东阿镇制胶人所用,并成为正宗阿胶的标识。
此后,慈禧太后坚持服用阿胶养生,活到74岁时寿终正寝,还被授予了长达25字的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为首的四字便是“孝钦慈禧”。吃了阿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