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阿胶大咖

阿胶养生讲座(小寒养生知识讲座)

阿胶大咖 2024-03-03 6
阿胶养生讲座(小寒养生知识讲座)摘要: 本文目录给小学生讲中医健康知识动则生阳 静则生阴:养生至简之道小寒养生知识讲座一、给小学生讲中医健康知识1.中医健康知识小讲座中医健康知识小讲座 1.健康教育知识春季健康教育知识春...

本文目录

  1. 给小学生讲中医健康知识
  2. 动则生阳 静则生阴:养生至简之道
  3. 小寒养生知识讲座

一、给小学生讲中医健康知识

1.中医健康知识小讲座

中医健康知识小讲座 1.健康教育知识

春季健康教育知识春天来了,天暖、花开、叶绿、景美,人们的心情也自然格外的舒畅。

但传染病专家近日提醒,春季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天气多变忽冷忽热,适宜多种病原微生物孳生繁殖,呼吸道的抵抗力降低,若不注意健康保养,很容易患上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因此,同学们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既不要盲目恐慌,又不能掉以轻心,要注意采取积极预防、综合控制的措施,御病原于身体之外。

1、要注意适度开窗换气。随着气温的逐步升高,要注意保持室内温度的相对恒定。

早晨要注意开窗换气,吐故纳新,经常保持室内卫生清洁、空气新鲜。 2、要注意适时增减衣服。

春天的天气乍冷乍热,变化多端。同时,人体抵抗力也处于低下的状态。

因此,一定要随着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的发生。 3、要经常参加户外活动。

春天是同学们进行户外活动的最佳季节,要抓住春光明媚的大好时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户外活动。 4、要保持日常生活规律。

要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处事不要过激,应做到心胸开阔,心平气和,情绪乐观,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5、要避免多去公共场所。

公共场所人多嘈杂,空气污浊,是传染病流行的重要场所。患有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人,要自觉不到公共场所去,以免传染给他人。

6、要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归来要立即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

最好每天用清水洗眼睛、鼻腔两次以上,保征眼和鼻的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手绢捂住口鼻,不要随地吐痰。

7、要经常翻晒衣服被褥。衣服被褥潮湿之后容易孳生病菌。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有效地杀灭病菌。因此,要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留卫生死角。

2.谁知道一些健康教育的小知识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

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6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

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7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9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

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10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12适当运动可以帮助人的气血运行,但同时也在消耗人的气血。人体的微循环主要应该靠松静来达到的,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但人的血气因为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正是人衰老的机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减少体内的垃圾;2)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3)增加体内的气血。

14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这一切。

15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为了你的健康,你学佛吧。

学佛得到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16对于一个有宿疾的人来说,只有气血充足了(一是通过这里所介绍的补充气血的方法,二是通过***打通气机),病情才会显现出来。

所以练功的人在功夫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出现一些“有病”的现象。这个时候要沉住气,定下心来多做些静功来增加自己的气血,以尽快度过这个时期。

17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18人为什么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呢?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道家讲,虚则灵。

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一样,所以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19人要想健康,就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只有这样,你的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游离的"虚火"损害你体内的脏器.这个"虚火"反过来会损耗你的"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人生病,大多数是饮食不节的缘故.21俗语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这个“机”字如果能真正领悟透了,那么你的悟性就算是开了。老师教人,医生治病,其实就是在点拨你的这个“机”,让你“机”打开。

这个“机”,有时也叫“关键”。当然,这个“机”起作用是有条件的,就和氢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才可以燃烧爆炸一样。

记住,别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内因。22其实,许多真正的发现和发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谓系统的书本知识;恰恰相反,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的、具有开放思维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23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失正常。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24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25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

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以贪之不得,于是乎嗔。

贪嗔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乘入,此病之起因。26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

3.健康小知识有哪些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

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

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

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12适当运动可以帮助人的气血运行,但同时也在消耗人的气血。人体的微循环主要应该靠松静来达到的,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但人的血气因为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正是人衰老的机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减少体内的垃圾;2)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3)增加体内的气血。

14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这一切。

15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为了你的健康,你学佛吧。

学佛得到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16对于一个有宿疾的人来说,只有气血充足了(一是通过这里所介绍的补充气血的方法,二是通过***打通气机),病情才会显现出来。

所以练功的人在功夫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出现一些“有病”的现象。这个时候要沉住气,定下心来多做些静功来增加自己的气血,以尽快度过这个时期。

17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18人为什么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呢?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道家讲,虚则灵。

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一样,所以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9人要想健康,就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只有这样,你的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游离的"虚火"损害你体内的脏器.这个"虚火"反过来会损耗你的"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人生病,大多数是饮食不节的缘故. 21俗语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这个“机”字如果能真正领悟透了,那么你的悟性就算是开了。老师教人,医生治病,其实就是在点拨你的这个“机”,让你“机”打开。

这个“机”,有时也叫“关键”。当然,这个“机”起作用是有条件的,就和氢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才可以燃烧爆炸一样。

记住,别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内因。 22其实,许多真正的发现和发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谓系统的书本知识;恰恰相反,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的、具有开放思维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23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失正常。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24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25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

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以贪之不得,于是乎嗔。

贪嗔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乘入,此病之起因。 26凡人欲求长寿,应。

4.急需关于健康教育演讲稿(我是医院的,医院举行这个主题的演讲比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讲课人:唐生辉

人人都知道,如果风寒感冒,熬点“生姜红糖汤”喝一喝,盖厚被子出一身汗,睡一觉后就神清气爽,感冒不治而愈。——其实,生姜、红糖、大蒜、葱白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中药。我们在吃生姜的时候,感觉味道温辣,属于“温热”型的中药。

00而“薄荷”(比如我们吃的薄荷糖、用的薄荷牙膏等)则感觉有些凉丝丝,其实,薄荷也是常用的中药,属于"“寒凉”型的中药。

00中医为什么能治病呢?如果你发热属于热症,就用“寒凉”型中药(比如薄荷),让人体恢复正常值;如果你发冷属于寒症,就用"温热"型中药(比如生姜),让人体恢复正常值,从而恢复健康。

00以上,只是最简单的分类方法,也就是说,把疾病和中药只分为了两类:热型、寒型。

事实上,中医的分类更加细密些,一般分成五类:风、热、湿、燥、寒。--这种分法实际上是"五行"的体现。

阿胶养生讲座(小寒养生知识讲座)

00春天(木月)容易起“风”;夏天(火月)就会炎“热”;长夏淫雨霏霏产生“湿”气;秋天(金月)容易干“燥”;冬天就会“寒”。

00下面,我们就说说日常生活中常见或者时常听说的中药:

00祛风药:能让“风”型的疾病发散。

00生姜(偏热);薄荷(偏寒);菊花--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你可能没想到吧,吃个薄荷糖、喝碗菊花茶,都能够达到“发散”病邪的作用。

祛热药(寒凉药):能够驱除“热性疾病”。

00大家都会记得,在非典期间,为了防止发烧症状的非典,一时间,板兰根成为药店里最强手的药物,那只很长时间脱销,那时候,要送礼,一大袋板兰根是最为贵重而有情谊的礼品。--非典的症状是发烧,而板兰根的特点是“寒型药”,能有驱散热疾之效。

00黄连,是大家最熟悉的中药,“良药苦口利于病”,说的就是黄连。

祛湿药:能够泻利祛湿、化瘀活血、理气化滞(注意:“湿”的概念很广,包括痰、瘀、滞等)。

00冬瓜皮,也是中药,如果小便不通,冬瓜皮煮汤就能很快通畅水道。而巴豆,是大家在电影中常看到的,古人捉弄人和喜欢让对方误食巴豆,这样就会让人大泻不止。

00月季花,也是中药;桃仁,也是中药。你可以想象:武侠小说中,桃花岛上的黄药师,能用月季花、桃仁制造化瘀活血的妙药,避免武打争斗中的淤血之疾。

祛燥药:能够驱除“燥性疾病”。

00杏仁能够润燥,秋天常喝杏仁茶,能够起到润燥通肺的作用(秋天属金、肺)。

00蜂蜜也是中药,如果老年人大便干燥不畅,蜂蜜具有润华、宣泄的功效,喝点蜂蜜,很开能够通泻肠道,畅通大便。

00祛寒药(温热药):能够驱散“寒型疾病”。

00花椒、胡椒,都能让人吃得满头大汗(陈佩斯在春节晚会小品中就演过一个喜欢猛撒胡椒粉、吃面条大汗淋漓的人)。花椒、胡椒就是典型的热型中药。

这样,我们对中药有了简单而直观的认识。

其实,以上我们对中药只是说了一半,现在开始说剩下的另一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药包括两大类,一大类是用于“祛邪”,即对病邪(具体指上节所说的“风、热、湿、燥、寒”六邪)进行驱逐。——中医上对这类疾病称为“邪实”。

其实,“邪实”只是外因,是因为有病邪侵入而造成;还有一类情况是:并非因病邪侵入造成,而是由于自身的虚弱而造成,中医上对这类疾病称为“正虚”。

00“邪实”分为风、热、瘀、寒、水五小类,“正虚”也分为五小类:阴、阳、气、血、津液。

00对于“正虚”,中医采取的办法是进行“补虚/扶正”。

00“补阴”:鳖甲算是最常见的补阴中药,吃个王八补一补。龟鳖在深水里,属于“阴”所以用来补阴,而不是补阳。

00“补阳”:鹿茸是用来补阳的。读过小说的人一定记得喝鹿血能够激发男人欲望的故事,所以,鹿茸补阳就变得特别好理解了。

00“补气”:我们常听说过,人参是大补。电影上,碰到快断气的病人,中医大夫会用人参汤进行补气。--你可能想不到的是,日常中我们吃的红枣,也具有和人参一样的补气的作用。

00“补血”:鲜红的枸杞子,似乎在人们的印象里,是滋阴壮阳的补品,其实,在中医里,是用来补血的良药。同样,送礼的阿胶,也是用来补血的中药。

00“补津液”:我国著名播音员宋世雄的嗓音之所以那么好,据说是因为他听从老中医的遵嘱,每日饮用石斛茶,石斛能生津润嗓,让宋世雄的播音更加洪亮淳厚。

这样,可以让你多神奇的中药有着清晰地把握。尽管中药有几百种之多,但是,都离不开上述的清晰分类。

二、动则生阳 静则生阴:养生至简之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愈加重视健康。对于已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中老年人,更是把养生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议事日程。很多人看书,学习,听养生讲座,不可谓不用心。但是,每每谈及养生,首当其冲必是吃中药、吃补品、平时吃什么,不吃什么……

讲起来头头是道:健脾养胃、补气养血、滋阴降火、壮阳补肾,相对应的大枣山药,人参黄芪,当归阿胶,冬虫夏草、枸杞、黑芝麻、桂圆莲子……,养生,似乎唯有吃,才是正道。各类的营养品,药茶、药膳,久盛不衰。有病治病,没病强身,反正没有坏处。

然而,在健康问题上,正确的观念及自律的身心管理,远比补品重要的多。

大道至简——“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做好“动”和“静”,强过任何补药。

动则生阳

快步走、跑步、骑行、游泳、打球、日常劳作等都归属于动养。这里强调的是“形动”。

形属阴,动以养形。长期坚持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使机体气血畅通,加快体内废物排泄,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运动可以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强肌肉弹性,使人体骨骼肌的密度增加,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和伸展性,减少疾病……

人在进行有氧运动后,交感神经兴奋,多巴胺分泌增加,运动者会产生幸福的感觉。当人们进行一定的运动量时,体内的内啡肽会持续分泌,这种“快乐激素”能够排解人们的压力和坏情绪,调节脏器的功能,增加神经的兴奋性,让人变得愉悦和满足。

阳气是什么,幸福、快乐就是一种阳气,精力充沛,处事乐观,动作敏捷都可以归属于阳气旺盛,它可以让人保持充沛的精力。研究显示:运动可使一个人的工作效率提升15%,可以使人的处事能力,精神状态和承压能力都得到显著的提高。

身动为动养,那么勤于动脑、勤于思考,也属于动养。常用脑,让大脑动起来,可以延缓生理老化,让人思维敏捷,神清脑健,耳聪目明。我们熟知的很多学者泰斗们大多健康长寿,如钱学森、季羡林、冰心、杨绛、巴金等,都接近或超过百岁高龄。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增加自己“生阳”的机会:多走路,少乘车;多利用楼梯,少乘电梯;看电脑手机的间隙,多做一些伸展运动;多学习,勤于思考;培养自己对运动的兴趣,如慢跑、健身、打羽毛球、游泳等。

当然,运动要适度。运动前做好热身,不要骤起骤停,以身体微汗,无不适作为标准。“大汗伤气”,每次运动后,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头昏眼花,不仅无益养生,反而有害健康。

静则生阴

静坐、睡眠、闭目养神,舒缓心灵等都属于静养。这里强调的是“神静”。

神属阳,静以养神。静,对我们现代人来讲,身静的机会很多:久坐不动,出门以车代步,电梯代替爬楼梯,平时宅在家里,不爱运动。

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加大,想做到神静却很不容易。久坐时,工作时间是紧张的脑力劳动,休闲时间看电视,刷手机,我们被外面的花花世界吸引着,纷扰着,身静而神不静。我们很难做到冥想放松,闭目养神。到该入睡了,又往往神不能归根,失眠多梦,本该静养的时候,却静不下来。

神不能静,机体就不能完全放松修整,心神不安就给邪气入里创造了条件。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很多肿瘤的患者,都有共同的心理特征:缺乏宽容、淡定,从容平常的心态,忧心太多、纠结太过、心急气躁,心静不下来。

静心,无论或坐、或站、或躺,让自己从精神到身体,全部放松下来。放下你的工作,放下手机,微微闭眼,或眺望远方,或欣赏一幅优美的画,赏花草,赏鱼儿在水中游弋嬉戏,都有静目养神的效果。或者选择安静的环境,或者选择听一些优美舒缓的音乐,让各种情绪慢慢纾解,达到身心的放松。

培养一些有益身心的业余爱好也是静养,如钓鱼,绘画、书法,让心情平静,对身心放松都有好处。

很多时候,动起来容易,静下来却很难,尤其是处在事业巅峰的中青年人,需要更高的自我修养和生活事业的自我管理能力。然而,为了身心的健康,即便再难,也值得努力去做。谁让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呢?

不管何种形式的养生,都要以人为中心。人不同,养生的原则方法就不同。运动的形式和量,也要因人而异。阳虚的人以动养为先,阴虚的人以静养为主,年老体弱者,要静动结合,静养大于动养。人的个体差异,要寻求适合自己体质特点的养生方案。

做好一动一静,胜过任何补药。

静则生阴,动则生阳,动静兼修,形神共养,才能使体内气血流畅,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

三、小寒养生知识讲座

小寒养生知识讲座

小寒养生知识讲座,小寒节气是冬季里的一个节气,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而人们在这时候,也会更加注重养生,下面分享小寒养生知识讲座。

小寒养生知识讲座1

小寒养生谨记四个要点

1、注意起居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

“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天气寒冷,则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对于老人家,则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密切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注意适当锻炼

民谚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在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如晨早的`慢跑、跳绳、踢毽等。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3、注意饮食补肾

小寒天气寒冷,进补应该以补肾驱寒为主。比如以“当归生姜”为主要原料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有温中补血、祛寒强身的作用,非常适合慢性疲劳、亚健康状态较为严重的白领一族;而有严重腰膝酸软、畏寒怕冷、性功能减退症状的人群,则适合进补“羊肾红参粥”,有益气壮阳、填精补髓的作用,具体做法为:羊肾1只,红参数克,均切成碎末,放入大米100克,熬粥。

4、注意泡脚驱寒

中医认为,“血遇寒则凝”,所以小寒养生做好驱寒非常重要。很多人在这个时候最明显的感觉就是脚凉,即所谓寒从脚下起。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中药泡脚,可以用当归、红花、鸡血藤等中药材放于锅中,煮成水,每天倒入温水中泡脚使用。泡脚之后可以用5分钟揉搓足心涌泉穴,可以收到较好的驱寒效果,还可以促进睡眠。

小寒养生知识讲座2

小寒如何养生

1、精神调养要养心

“养生重点是要养心。”专家介绍,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小寒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上班族可在午饭后适当小睡片刻,以缓冲工作压力。

2、泡脚增强身体抵抗力

入冬以后,有人经常会觉得腿脚冰凉。中医认为,“风寒脚下生”,冬天天气寒冷,人体容易出现气血淤滞、寒性肌肉酸痛、神经末梢循环不良,从而导致手脚冰凉及各种不适。魏格玲建议,每天坚持用热水泡脚,可以疏通经络,解表散寒,缓解手脚冰凉,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脑部供血。尤其是小寒后,配合养生的各种要诀,每天坚持泡脚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但要注意热水泡脚并非人人适用。

但如果患有脚气的人常用热水泡脚,容易造成伤口感染。此外,糖尿病患者和心脑血管患者也不宜热水泡脚,所用水温以温度适宜为好。

小寒养生吃什么

1、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调料适量。将羊肉洗净,切为碎块,加入当归、生姜、黄酒及调料,炖煮1~2小时,食肉喝汤。有温中补血、祛寒强身的作用,适用于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等血虚及阳虚的人群。

2、羊肾红参粥

鹿肾(或羊肾)1只,红参3克,大米100克,调料少许。将羊肾切开,剔去内部白筋,切为碎末,红参打为碎末,大米洗净,加入适量水及调料,煮1小时食用。有益气壮阳、填精补髓的作用,适用于虚弱无力、腰膝酸软、畏寒怕冷、耳聋耳鸣、性功能减退等肾阳不足的人群。

3、胡桃仁饼

胡桃仁(或核桃仁)50克,面粉250克,白糖少许,将胡桃仁打为碎末,与面粉混合在一起,加水适量,搅拌均匀,烙为薄饼食用。有补肾御寒、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腰痛腿软、畏寒怕冷、大便干结等肺肾两虚的人群。

小寒养生知识讲座3

小寒时节饮食注意事项

1、起居作息

小寒时节,气候寒冷,需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但要讲究锻炼的方式和方法,可每周参加2~3次室内健身运动,如游泳、打网球、打保龄球等。平时生活中要经常散步、慢跑、做操等。另外,还应注意室内通风,外出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精神调养

冬季寒气笼罩,此时调神,当以收敛、封藏为主,以保护人体阳气,使其闭藏、内养而不被打扰,神气不外露,以养精蓄锐。所以要保持心情舒畅,勿过喜过悲,心境平和。

3、养生关键点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人体阳气源于肾,数九寒冬,御寒保暖,首当养肾。另外,天气寒凉,容易导致肠胃功能紊乱,所以小寒养生要注重养肾、保胃。

4、穿衣助手

小寒过后,即将进入“三九天”,在应对严寒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添加衣物,但往往身上穿得十分厚实而忽视了头部的防寒,甚至把帽子视为无足轻重的东西。严冬季节,尤其要注意头部的保暖。

5、饮食调养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常用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首乌、枸杞、当归等;食补要根据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羊肉、狗肉、猪肉、鸡肉、鸭肉、鳝鱼、甲鱼、鲅鱼和海虾等。其他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芝麻、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可适当多吃,以上食物均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止咳补肺的功效。当然对体质偏热、偏实、易上火者应注意缓补、少食辛辣为好。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