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阿胶大咖

承气汤加阿胶,阳明病三承气汤证

阿胶大咖 2024-03-01 3
承气汤加阿胶,阳明病三承气汤证摘要: 本文目录《汤头歌》全文阳明病三承气汤证加味四物汤的简介一、《汤头歌》全文《汤头歌诀(经产之剂)》全文:1、妊娠六合汤海藏妊娠六合汤四物为君妙义长伤寒表虚地骨桂表实细辛兼麻黄少阳柴胡...

本文目录

  1. 《汤头歌》全文
  2. 阳明病三承气汤证
  3. 加味四物汤的简介

一、《汤头歌》全文

《汤头歌诀(经产之剂)》全文:

1、妊娠六合汤

海藏妊娠六合汤四物为君妙义长

伤寒表虚地骨桂表实细辛兼麻黄

少阳柴胡黄芩入阳明石膏知母藏

小便不利加苓泻不眠黄芩栀子良

风湿防风与苍术温毒发斑升翘长

胎动血漏名胶艾虚痞朴实颇相当

脉沉寒厥亦桂附便秘蓄血桃仁黄

安胎养血先为主余因各症细参详

后人法此治经水过多过少别温凉

温六合汤加芩术色黑后期连附商

热六合汤栀连益寒六合汤加附姜

气六合汤加陈朴风六合汤加艽羌

此皆经产通用剂说与时师好审量

2、胶艾汤

胶艾汤中四物先阿胶艾叶甘草全

妇人良方单胶艾胎动血漏腹痛全

胶艾四物加香附方名妇宝调经专

3、当归散

当归散益妇人妊术芍芎归及子芩

安胎养血宜常服产后胎前功效深

4、黑神散

黑神散中熟地黄归芍甘草桂炮姜

蒲黄黑豆童便酒消瘀下胎痛逆忘

5、清魂散

清魂散用泽兰叶人参甘草川芎协

荆芥理血兼祛风产中昏晕神魂贴

6、羚羊角散

羚羊角散杏薏仁防独芎归又茯神

酸枣木香和甘草子痫风中可回春

7、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生姜羊肉汤产后腹痛蓐劳匡

亦有加入参芪者千金四物甘桂姜

8、达生散

达生紫苏大腹皮参术甘陈归芍随

再加葱叶黄杨脑孕妇临盆先服之

若将川芎易白术紫苏饮子子悬宜

9、参术饮

妊娠转胞参术饮芎芍当归熟地黄

炙草陈皮兼半夏气升胎举自如常

10、牡丹皮散

牡丹皮散延胡索归尾桂心赤芍药

牛膝棱莪酒水煎气行瘀散血瘕削

11、固经丸

固经丸用龟板君黄柏樗皮香附群

黄芩芍药酒丸服漏下崩中色黑殷

12、柏子仁丸

柏子仁丸熟地黄牛膝续断泽兰芳

卷柏加之通血脉经枯血少肾肝匡

增辑

1、交加散

交加散用姜地捣二汁交拦各自妙

姜不辛散地不寒产后伏热此为宝

2、天仙藤散

天仙藤散治子气香附陈甘乌药继

再入木瓜苏叶姜足浮喘闷此方贵

3、白术散

白术散中用四皮姜陈苓腹五般奇

妊娠水肿肢浮胀子肿病名此可医

4、竹叶汤

竹叶汤能台子烦人参芩麦茯苓存

有痰竹沥宜加入胆怯闷烦自继根

5、紫苑汤

紫菀汤方治子嗽天冬甘桔杏桑会

更加蜂蜜竹茹煎孕妇咳逆此为最

6、失笑散

失笑蒲黄及五灵晕平痛止积无停

山楂二两便糖入独圣功同更守经

7、如圣散

如圣乌梅棕炭姜三般皆煅漏崩良

升阳举经姜栀芍加入补中益气尝

8、生化汤

生化汤宜产后尝归芎桃草炮姜良

倘因乳少猪蹄用通草同煎亦妙方

9、保产无忧方

保产无忧芎芍归荆羌芪朴菟丝依

枳甘贝母姜蕲艾功效称奇莫浪讥

10、泰山磐石饮

泰山磐石八珍全去茯加芪芩断联

再益砂仁及糯米妇人胎动可安痊

11、抵当丸

抵当丸用桃仁黄水蛭虻虫共合方

蓄血胞宫少腹痛破坚非此莫相当

12、安胎饮子

安胎饮子建莲先青宁还同糯米煎

神造汤中须蟹爪阿胶生草保安全

13、固冲汤

固冲汤中芪术龙特蛎海蛸五倍同

茜草山萸棕炭芍益气止血治血崩

扩展资料:

《汤头歌诀》选录名方320条,分为20类,用七言诗体编成歌诀,将每个汤剂的名称、用药、适应证、随证加减等都写入歌中,内容简明扼要,音韵工整,一时成为医界的美谈。

“汤头”是中药汤剂的俗称。在中国传统的中药方剂中,一副汤剂往往要由多味药材组成,制法繁琐,药材名称抽象枯燥,不便记忆和掌握;因此,古人便尝试着将一些传统的灵验药方,改成诗歌,使其具有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特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汤头歌诀

二、阳明病三承气汤证

阳明病三承气汤证

(《医学衷中参西录》原第七期第二卷)

阳明病三承气汤症

白虎汤及白虎加人参汤两方,皆治足阳明有实热者也。至热入手阳明之府,致大便因热燥结,其燥结愈甚者,蕴蓄之热必愈深,此非开其燥结其热固不能消也。若斯则攻下之剂,若承气汤诸方在所必需矣。

《伤寒论》原文: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首句为阳明病脉迟,此见阳明病脉迟为当下之第一明征也。而愚初度此句之义,以为凡伤寒阳明之当下者,若其脉数,下后恒至不解,此言脉迟,未必迟于常脉,特表明其脉不数,无虑其下后不解耳。迨至阅历既久,乃知阳明病当下之脉原有迟者。然其脉非为迟缓之象,竟若蓄极而通,有迟而突出之象。盖其脉之迟,因肠中有阻塞也。其迟而转能突出者,因阳明火盛,脉原有力,有阻其脉之力而使之迟者,正所以激其脉之力而使有跳跃之势也。如此以解脉迟,则脉迟之当下之理自明也。

然愚临证实验以来,知阳明病既当下,其脉迟者固可下,即其脉不迟而亦不数者,亦可下。惟脉数及六至则不可下,即强下之,病必不解,或病更加剧。而愚对于此等证,原有变通之下法,即白虎加人参汤,将石膏不煎入汤中,而以所煎之汤将石膏送服者是也。愚因屡次用此方奏效,遂名之为白虎承气汤,爰详录之于下,以备医界采用。

生石膏八钱捣细,大潞党参三钱,知母八钱,甘草二钱,粳米二钱。药共五味,将后四味煎汤一盅半,分两次将生石膏细末用温药汤送下。服初次药后,迟两点钟,若腹中不见行动,再服第二次。若腹中已见行动,再迟点半钟大便已下者,停后服。若仍未下者,再将第二次药服下。至若其脉虽数而洪滑有力者,用此方时亦可不加党参。

愚从前遇寒温证之当下而脉象数者,恒投以大剂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其大便亦可通下。然生石膏必须用至四五两,煎一大碗,分数次温服,大便始可通下。间有服数剂后大便仍不通下者,其人亦恒脉净身凉,少用玄明粉二三钱和蜜冲服,大便即可通下。然终不若白虎承气汤用之较便也。生石膏若服其研细之末,其退热之力一钱可抵煎汤者半两。

若以之通其大便,一钱可抵煎汤者一两。是以方中只用生石膏八钱,而又慎重用之,必分两次服下也。

寒温阳明病,其热甚盛者,投以大剂白虎汤,其热稍退,翌日恒病仍如故。如此反复数次,病家遂疑药不对证,而转延他医,因致病不起者多矣。愚后拟得此方,凡遇投以白虎汤见效旋又反复者,再为治时即用石膏为末送服。其汤剂中用五六两者,送服其末不过一两,至多至两半,其热即可全消矣。

【大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煮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大承气汤方,所以通肠中因热之燥结也。故以大黄之性善攻下,且善泻热者为主药。然药力之行必恃脏腑之气化以斡旋之,故佐以朴、实以流通肠中郁塞之气化,则大黄之攻下自易为力矣。用芒硝者,取其性寒味咸,善清热又善软坚,且兼有攻下之力,则坚结之燥粪不难化为溏粪而通下矣。方中之用意如此,药味无多,实能面面精到,而愚对于此方不无可疑之点,则在其药味分量之轻重也。

《神农本草经》谓大黄能推陈致新,是以有黄良之名,在阳明蕴有实热大便燥结者,原宜多用。至厚朴不过为大黄之辅佐品,竟重用至半斤,较大黄之分量为加倍,若按一两为今之三钱折算,复分两次服之,则一次所服之药,当有厚朴一两二钱。夫厚朴气温味辛,若多用之,能损人真气,为人所共知,而其性又能横行达表,发出人之热汗。忆愚少时,曾治一阳明实热大便燥结证,方中用大黄三钱,服后大便未通下,改延他医,方中重用厚朴一两,服后片时出热汗遍体,似喘非喘,气弱不足以息,未逾半日而亡矣。此诚可为前车之鉴也。是以愚谓此方之分量必有差误,愚疑此方厚朴之分量,当亦如小承气汤为大黄分量之半,其原本或为厚朴之分量半大黄,大抵由此半字而误为半斤也。

再者,本节原文以阳明病脉迟五字开端,所谓脉迟者,言其脉象虽热而至数不加数也(非谓其迟于平脉)。此乃病者身体素壮,阴分尤充足之脉。病候至用大承气汤时,果能有如此脉象,投以大承气汤原方,亦可随手奏效。而今之大承气汤证如此脉象者,实不多见也。此乃半关天时,半关人事,实为古今不同之点。即厚朴之分量原本如是,医者亦当随时制宜为之通变化裁,方可为善师仲景之人。非然者,其脉或不迟而数,但用硝、黄降之,犹恐降后不解,因阴虚不能胜其燥热也,况更重用厚朴以益其燥热乎?又或其脉纵不数,而热实脉虚,但用硝、黄降之,犹恐降后下脱,因其气分原亏,不堪硝、黄之推荡也,况敢重用厚朴同枳实以破其气乎?昔叶香岩用药催生,曾加梧桐叶一片作引,有效之者,转为香岩所笑。或问其故,香岩谓:“余用梧桐叶一片时,其日为立秋,取梧桐一叶落也。非其时,将用梧桐叶何为?”由斯知名医之治病,莫不因时制宜,原非胶柱鼓瑟也。是以愚用承气汤时,大黄、芒硝恒皆用至七八钱,厚朴、枳实不过用二钱。或仿调胃承气汤之义,皆减去不用,外加生赭石细末五六钱,其攻下之力不减大承气原方,而较诸原方用之实为稳妥也。至其脉象数者,及脉象虽热而重按无力者,又恒先投以大剂白虎加人参汤,煎汤一大碗,分数次温饮下,以化胃中燥热,而由胃及肠即可润其燥结,往往有服未终剂,大便即通下者。且下后又无虞其不解,更无虑其下脱也。其间有大便未即通下者,可用玄明粉三钱,或西药留苦四钱,调以蜂蜜,开水冲服。或外治用猪胆汁导法,或用食盐(若用熬火硝所出之盐更佳)融水灌肠,皆可通下。至通下之后,亦无不愈者。

【小承气汤方】大黄四两,酒洗,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大者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大承气汤所主之病,大肠中有燥粪,是以用芒硝软坚以化其燥粪。小承气汤所主之病为腹大满不通,是其病在于小肠而上连于胃,是以但用大黄、朴实以开通其小肠,小肠开通下行,大便不必通下,即通下亦不至多,而胃中之食可下输于小肠,是以胃气得和也。此大、小承气汤用法之分别也。而二承气汤之外,又有调胃承气汤,更可连类论及之。

【调胃承气汤方】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甘草一两,炙,芒硝半升。

上二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芒硝,再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大黄虽为攻下之品,原善清血分之热,心中发烦实为血分有热也。大黄浸以清酒,可引其苦寒之性上行以清心之热而烦可除矣。证无大便燥结而仍用芒硝者,《内经》谓热淫于内治以咸寒。芒硝味咸性寒,实为心家对宫之药(心属火,咸属水故为心家对宫之药),其善清心热,原有专长,故无大便燥结证而亦加之也。用甘草者,所以缓药力之下行,且又善调胃也。不用朴、实者,因无大便燥结及腹满之证也。

承气汤虽有三方,而小承气及调胃承气,实自大承气变化而出。《伤寒论》所载三承气主治之证不胜录,然果洞悉三方之各有用意,及三方药力轻重各有区别,且所主之病虽有上、中、下之分,而究之治上可及于中,治中可及于下,分治之中,仍有连带关系,自能凡遇宜用承气汤证,斟酌其宜轻宜重,分别施治而无差谬矣。至于愚用承气汤之经过,又恒变化多端,不拘于三承气汤中之药味也。今试举数案以征明之。

大承气汤所主之证,原宜脉迟,其有脉不迟而洪实有力者,亦不妨用。惟其脉不迟而转数,若因大便燥结,而遽投以大承气汤,其脉之无力者,恒因大便通后而虚脱。其脉之有力者,下后纵不至虚脱,其病亦必不能愈,所谓降后不解也。凡遇此等脉,必设法将其脉数治愈,然后再通其大便。

曾治一叟,年近六旬,因外感之热过甚,致大便旬日未通,其脉数逾六至,心中烦热,延医数人,皆不敢用降下之剂,然除降下外,又别无治法。愚诊其脉象虽数,重按甚实,遂先投以大剂白虎加人参汤,每剂分三次温服下,连服两剂,壮热全消,脉已不数,大便犹未通下,继用净芒硝细末三钱,蜂蜜一两,开水冲服,大便通下,病遂愈。

曾治一少年,因外感实热,致大便燥结,旬余未下,其脉亦数逾六至,且不任重按,亦投以白虎加人参汤,以生地黄代方中知母,生山药代方中粳米,煎汤一大碗,俾分多次徐徐温饮下。初服一剂,脉数见缓,遂即原方略为减轻,俾再煎服,拟后服至脉象复常,再为通其大便,孰意次剂服完而大便自通下矣。且大使通下后,外感之实热亦消解无余矣。此直以白虎加人参汤代承气汤也,自治愈此病之后,凡遇有证之可下而可缓下者,恒以白虎汤代承气,或以白虎加人参汤代承气,其凉润下达之力,恒可使大便徐化其燥结,无事用承气而自然通下,且下后又无不解之虞也。

治一少妇,于大怒之余感冒伤寒,热传阳明,大便燥结,医者两次投以大承气皆吐出。诊其脉弦长有力,盖脉现弦长,无论见于何部,皆主肝火炽盛,此不受药之所以然也。遂于大承气汤中将朴、实减轻(朴、实各用钱半),加生杭芍、生赭石各一两,临服药时,又恐药汤入口即吐出,先用白开水送服生赭石细末三钱(赭石质同铁锈,因铁锈为铁氧化合,赭石亦铁氧化合也,故生研为细末可服,凡吐甚者,煎汤服之,或不效,服其细末必能立止),继将药服下,阅三点钟大便通下而病即愈矣。

又治一人素伤烟色,平日大便七八日一行,今因受外感实热,十六七日大便犹未通下,心中烦热,腹中胀满,用洗肠法下燥粪少许,而胀满烦热如旧,医者谓其气虚脉弱,不敢投降下之药。及愚诊之,知其脉虽弱而火则甚实,遂用调胃承气汤加野台参四钱,生赭石、天门冬各八钱,共煎汤一大碗,分三次徐徐温饮下,饮至两次,腹中作响,觉有开通之意,三次遂不敢服,迟两点钟大便通下,内热全消,霍然愈矣。

有服承气汤后,大便之燥结不下,继服些许他药而燥结始下者,试再举两案以明之。邑中名医刘肃亭先生,愚初学医时,家中常延之,一日,见先生治一伤寒热入阳明大便燥结证,从前医者,投以大承气汤两剂不下,继延先生治之,单用威灵仙三钱,煎汤服后大便通下,病亦遂愈。愚疑而问曰:威灵仙虽能通利二便,以较硝、黄攻下之力实远不如,乃从前服大承气汤两剂大便不下,何先生只用威灵仙三钱而大便即下乎?答曰:其中原有妙理,乃前后所用之药相借以成功也。盖其从前所服之大承气汤两剂,犹在腹中,因其脏腑之气化偶滞,药力亦随之停顿,借威灵仙走窜之力以触发之,则硝、黄力之停顿者,可陡呈其开通攻决之本性,是以大便遂通下也。是威灵仙之于硝、黄,犹如枪炮家导火之线也。愚闻如此妙论,顿觉心地开通,大有会悟,后有仿此医案之时,亦随手奏效。因并录之于此,由此知医学虽贵自悟,亦必启发之有自也。

邻村霍印科,愚师兄弟也,当怒动肝火之余感受伤寒,七八日间腹中胀满,大便燥结,医者投以大承气汤,大便未通下,肋下转觉疼不可支。其脉左部沉弦有力,知系肝经气郁火盛,急用柴胡三钱,生麦芽一两,煎汤服后,至半点钟肋下已不觉疼,又迟一点余钟,大便即通下。大便下后,腹即不胀,而病脱然全愈矣。

此案实仿前案之义,亦前后药力相借以通大便也。盖肾为二便之关,肝行肾之气,肝又主疏泄,大便之通与不通,实于肝有关系也。调其肝郁,即可以通行大便,此中原有至理。至于调肝用柴胡而又必佐以生麦芽者,因麦芽生用亦善调肝者也。且柴胡之调肝,在于升提,生麦芽之调肝,在于宣通,若因肝不舒但用柴胡以升提之,恐初服下时肋下之疼将益剧。惟柴胡之升提,与麦芽之宣通相济以成调肝气之功,则肝气之郁者自开,遏者自舒,而徐还其疏泄之常矣。且柴胡之性不但善调肝气也,《神农本草经》谓柴胡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三复《神农本草经》之文,是柴胡不但善于调肝,兼能消胀满通大便矣。然柴胡非降下之药也,其于大便之当通者,能助硝黄以通之,若遇脾胃之气下溜大便泄泻者,伍以芪、术转能升举脾胃之气以止泄泻,柴胡诚妙药也哉。善于用柴胡者,自能深悟此中之妙理也。

至于妊妇外感热实,大便燥结者,承气汤亦不妨用,《内经》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然此中须有斟酌,以上所列方中诸药,芒硝断不可用。至赭石则三月以前可用,三月以后不可用。其余虽皆可用,然究宜先以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代承气,即不能完全治愈,后再用承气时亦易奏效也。曾治一妇人,妊过五月,得伤寒证,八九日间脉象洪实,心中热而烦躁,大便自病后未行,其脐上似有结粪,按之微疼,因其内热过甚,先用白虎加人参汤清之,连服两剂内热颇见轻减,而脐上似益高肿,不按亦疼,知非服降下之药不可也。然从前服白虎加人参汤两剂,知其大便虽结不至甚燥,治以降下之轻剂当可奏效,为疏方,用大黄、野台参各三钱,真阿胶(不炒,另炖兑服)、天冬各五钱,煎汤服下,即觉脐上开通,过一点钟,疼处即不疼矣。又迟点半钟,下结粪十余枚,后代溏粪,遂觉霍然全愈,后其胎气亦无所损,届期举子矣。至方中之义:大黄能下结粪,有人参以驾驭之,则不至于伤胎。又辅以阿胶,取其既善保胎,又善润肠,则大便之燥者可以不燥矣。用天冬者,取其凉润微辛之性(细嚼之实有辛味),最能下行以润燥开瘀,兼以解人参之热也。

三、加味四物汤的简介

加味四物汤主要由当归、川穹、芍药、熟地以及其他中草药构成。

一、《济阴纲目》

卷一:

【处方】当归(酒洗)1钱半,川芎1钱半,芍药(炒)1钱,熟地黄1钱,玄胡索1钱,蓬术(醋煮)1钱,香附(醋煮)1钱,砂仁8分,桃仁(去皮尖)7分,红花(酒炒)5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经水将来,作疼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血亏挟滞,不能统营气于经,故脐腹疼痛,然后经行。方中熟地补血以滋冲任,白芍敛阴以益肾肝,川芎行血海以调经,当归养血脉以荣经,蓬术破气中之血,香附理血中之气,桃仁破瘀血以通经,延胡活滞血以止痛,红花活血生新,砂仁醒脾行气,水煎温服,使滞化气行,则经血调和而脐腹疼痛无不退,天癸循环无不自如。

卷四:

【处方】当归、白芍药(炒)、川芎、生地、地骨皮、牡丹皮各等分(1方加白术)。

【功能主治】妇人骨蒸。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6钱,水煎服。

【各家论述】《济阴纲目》汪淇笺:此方以四物生四脏之阴,以地骨、牡丹解骨蒸之热。其加白术者,以土为万物之母也。

卷六:

【处方】当归(酒洗)2钱,白芍药(炒)2钱,肉苁蓉2钱,熟地黄(酒洗)1钱,白术1钱,白茯苓1钱,人参5分,川芎1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气血两虚不孕。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月经前3服,经正行3服,经行后3服。

卷六之一:

【处方】当归2钱,川芎2钱,白术(微炒)1钱半,熟地黄(酒洗)1钱半,白茯苓1钱,芍药(微炒)1钱,续断1钱,阿胶1钱,香附(醋煮)8分,橘红7分,甘草(炙)3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久服有子。主血虚不孕。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空腹服。

卷七:

【处方】当归、川芎、芍药、生地黄、柴胡、山栀子、牡丹皮、龙胆草。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妇人阴户肿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八:

【处方】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香附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妇人血少胎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紫苏汤调下。

卷九:

【处方】四物汤加香附、桃仁、枳壳、缩砂、紫苏。

【功能主治】补血行滞。主妊娠过月不产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十一:

【处方】当归1钱,川芎1钱,人参1钱,芍药1钱,熟地1钱,白术1钱,干姜(炮)1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产后血虚身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十一之一:

【处方】当归1钱,川芎1钱,芍药1钱,熟地1钱,香附(炒)1钱,五灵脂(炒,2味另为末)1钱(临服调入)。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尽,腹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痛甚者,加桃仁泥4分。

卷十一之二:

【处方】当归1钱,川芎1钱,白芍1钱,熟地1钱,白芷1钱,升麻1钱,血余炭(另入)。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产后月余,经血淋沥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服。

【临床应用】产后下血:汪淇,族弟妇产后半月,离蓐过劳,下血倾盆,急以求救,余用此药,1服立止,其效如神。

卷十一之三:

【处方】川芎、当归、芍药、生地、蒲黄、阿胶、蓟根、白芷。

【功能主治】产后血崩如豆汁,紫黑过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十三:

【处方】当归1钱,川芎1钱,白芍1钱,熟地黄1钱,白茯苓1钱。

【功能主治】产后阴虚血弱,发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热盛,加炒干姜;虚烦,加茯神、远志。

卷十四:

【处方】四物汤4钱,龙骨(另研少许,临服入)。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因产用力过多,阴门突出。

【用法用量】水煎服。阴痛者,加藁本、防风,去龙骨。

卷十四之一:

【处方】当归1钱,川芎1钱,赤芍药1钱,生地黄1钱,甘草梢1钱,杜牛膝1钱,木通1钱,桃仁(去皮尖)5个,滑石1钱半,木香。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诸淋属于热者。

【用法用量】方中木香用量原缺。

卷十四之二:

【处方】当归、川芎、白芍药(酒炒)、生地黄、木通、王不留行、天花粉各等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产后气血虚,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同獖猪蹄旁肉4两,煎汤2钟,入药同服。先将葱汤频洗乳房。

二、《济阳纲目》

卷十五:

【处方】当归、川芎、芍药、地黄、陈皮、黄芩、黄连、桃仁、红花、麻仁、甘草。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血虚火盛,朝食甘美,至晡心腹刺酸吐出。

【用法用量】水煎服。大便闭结,加大黄;气虚,合4君子汤。

卷三十一:

【处方】当归1钱,川芎1钱,生地(姜、酒炒)1钱,芍药倍用,人参5分,五味子5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血虚,阳无所依附,上奔而喘。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三十六:

【处方】当归、川芎、芍药、地黄、陈皮(带白)、甘草(生用)、桃仁(留尖)、红花(酒制)。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血虚枯燥及妇人翻胃。

【用法用量】水1钟半,煎8分,入驴尿,以防生虫。

卷三十六之一:

【处方】当归、川芎、芍药(酒炒)、生地黄、牡丹皮、韭汁。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血虚生火,致患噎膈。

【用法用量】水煎服。大便闭,加桃仁、红花。

卷五十二:

【处方】当归、芍药、川芎、生地(酒炒)、人参、茯神、麦门冬、竹叶。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阴血不足,烦躁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十四:

【处方】当归、芍药、生地(酒炒)、川芎、茯神、熟地黄、黄连、甘草(炙)、朱砂(另研)少许。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心血虚怔忡。

【用法用量】水煎成,入朱砂末,食后服。

卷五十九:

【处方】生地黄(酒洗)1钱半,当归(酒洗)7分,川芎7分,赤芍药(酒洗)7分,山栀子(炒黑)1钱半,麦门冬(去心)1钱半,牡丹皮1钱,元参1钱,知母(酒炒)5分,白术(炒)5分,甘草3分,陈皮3分,黄柏(酒炒)2分。

【功能主治】吐血、呕血初起。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如身热,加地骨皮、枳实、黄芩各1钱,软柴胡(酒洗)5分;呕吐血,加知母、石膏,以泻胃火;咳血,加茅根、黄芩,以泻肺火;唾咯血,加栀子、黄柏、肉桂少许,以泻肾火;吐衄不止,加炒黑干姜、柏叶、茜根、大小蓟各1钱;大便血不止,加炒槐花、地榆、百草霜各1钱半;小便溺血不止,倍加栀子,更加车前子、小蓟、黄连,俱炒半黑,各8分;诸失血久,加升麻、阿胶、人参,入童便、姜汁、韭汁。

卷六十二:

【处方】当归、川芎、芍药、生地黄、牛膝、栀子(1方加黄连棕炭)。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血虚尿血,小儿血淋。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卷六十三:

【处方】当归、川芎、芍药、生地(酒炒)、山栀(炒)、升麻、秦艽、阿胶珠。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便血有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血过多不止者,加黄连、红花。

卷八十三:

【处方】当归、川芎、芍药、熟地黄(砂仁、沉香炒)、羌活、防风、陈皮、甘草。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麻风。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八十四:

【处方】四物汤加黄芩。

【功能主治】血不荣于腠理,身上虚痒。

【用法用量】煎汤,调浮萍末服之。

卷八十九:

【处方】当归、川芎、芍药、生地(姜、酒炒)、山栀子、连翘、甘草。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养阴血以消毒。主汤火伤,发热作渴,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八十九

卷九十五:

【处方】当归1钱,芍药1钱,川芎1钱,生地(酒洗)1钱,黄芩(酒洗)1钱,黄柏(酒洗)1钱,槐花(炒)1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内热痔漏下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九十六:

【处方】当归、川芎、芍药、熟地黄、升麻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血虚脱肛。

【用法用量】水煎服。血热者,加黄柏;兼痢,加槐花、黄连。

卷一0一:

【处方】当归、川芎、赤芍药、熟地(砂仁炒)、木贼、防风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眼出冷泪属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一○七:

【处方】当归、川芎、芍药、生地黄(酒洗)、牛膝、香附、生甘草、侧柏叶。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阴虚气郁,牙出鲜血。

【用法用量】水煎嗽口;或服亦可。

三、《金鉴》

卷四十五:

【处方】四物汤加川附子、炮姜、官桂。

【功能主治】寒湿带下,胞中冷痛。

【用法用量】日久滑脱者,加升麻、柴胡举之,龙骨、牡蛎、赤石脂涩之。

卷四十六:

【处方】四物汤加血余、白茅根。

【功能主治】妊娠膀胱血热,尿血。

卷四十七:

【处方】四物汤加炮姜。

【功能主治】产后阴血暴伤,阳无所附,而致发热。

【用法用量】若头疼恶寒而发热者,属外感,去炮姜,加柴胡、葱白。

卷四十八:

【处方】四物汤加花粉、麦冬。

【功能主治】产后,血虚而渴者。

卷四十八之一:

【处方】四物汤加阿胶、地榆、血余、乌贼鱼骨。

【功能主治】产后败血渗入大肠成血痢者。

卷四十八之二:

【处方】四物汤加蒲黄、瞿麦、桃仁、牛膝、滑石、甘草梢、木香、木通。

【功能主治】产后热邪挟瘀血流渗胞中,小便淋闭,腹胀痛。

卷四十九:

【处方】四物汤加柴胡、栀子、龙胆草。

【功能主治】妇人阴疮肿痛者。

卷五十五:

【处方】当归、芍药、川芎、生地黄、茅根、蒲黄、牡丹皮、栀子(炒黑)、甘草(生)。

【功能主治】小儿因努劳吐血,兼咳嗽。

【用法用量】先用桃仁承气汤以破逐之,次用加味四物汤和之。

卷五十七:

【处方】生地(酒洗)、川芎、白芍(酒炒)、当归(酒洗)、连翘(去心)、紫草茸(酒洗)。

【功能主治】痘疮因气行血滞,毒热伏于血分,不能成浆,至行浆时,空壳无浆,根紧而紫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十八:

【处方】当归、赤芍、荆芥穗、防风、红花、丹皮、牛蒡子(炒)、连翘(去心)、川芎、生地黄。

【功能主治】痘症毒盛血热,痘出稠密而作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十八之一:

【处方】当归、白芍(酒炒)、生地、牡丹皮、荆芥(炒黑)、川芎、黄芩、黄连、地榆。

【功能主治】痘症毒火炽甚,流注大肠,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十八之二:

【处方】生地、连翘(去心)、川芎、当归、赤芍、石膏(煅)、麦门冬(去心)、川黄连(姜炒)、木通。【功能主治】痘症肺胃热盛,见点后寒战咬牙,痘色紫赤,大便秘,小便涩,烦躁口渴。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十八之三:

【处方】川芎、当归、生地、黄芩(酒炒)、川连(酒炒)、木香、白芍(炒)。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调理气血。主湿热郁于肠胃,致伤气血,痘疮未愈而患赤痢,痘滞黯无色。

【用法用量】水煎服。

四、《朱氏集验方》

卷九:

【别名】加减四物汤

【处方】当归尾、芍药、川芎、苍术、白菊花、干葛、羌活各等分。

【功能主治】斑疮入目;或疮痘收后,目有翳膜。

【用法用量】加减四物汤(《得效》卷十一)。

【注意】忌一切动风毒物,虽愈后忌2-3月方可。

卷十:

【处方】四物汤1帖加橘红半两,香附子半两,元胡索半两。

【功能主治】妇人欲念不遂,心膈迷闷刺痛。

卷十之一:

【处方】四物汤加菊花。

【功能主治】妇人肝血热证,经候不通,口干头晕。

【用法用量】水煎服。

五、《叶氏女科》

卷一:

【处方】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人参、香附(童便制)、甘草(炙)。

【功能主治】妇人气血衰弱,形瘦经少。

【用法用量】生姜、大枣为引。

卷一之一:

【处方】熟地黄1钱,当归1钱,白芍1钱,川芎1钱,黄芩1钱,黄连1钱,黄柏(酒炒)1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水亏血少,形瘦多热,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卷二:

【处方】熟地黄1钱5分,当归1钱5分,川芎1钱,白芍1钱,香附(制)1钱,砂仁5分(炒)。

【功能主治】妊娠5月,禀赋虚弱,血虚胎萎不长。

【用法用量】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六、《幼科直言》

卷四:

【处方】当归、川芎少许、熟地、白芍(炒)、丹皮。

【功能主治】小儿痢疾,暑伤血分,坠胀作渴,体虚。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五:

【处方】当归、川芎少许、白芍(炒)、熟地黄、苡仁、葳蕤、白茯苓、山药、扁豆(炒)。

【功能主治】保肺健脾。主小儿单龟胸,气壅已平。

【用法用量】水煎服,兼服肥儿丸。

卷五之一:

【处方】熟地黄、川芎(少许)、白芍(炒)、当归、白茯苓、白扁豆(炒)。

【功能主治】小儿病后元气有亏而作晕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七、《玉机微义》

卷四十三引《元戎》:

【处方】四物汤加川山甲。

【功能主治】虚人损伤。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三十一引《元戎》:

【别名】桃红四物汤、四物加桃仁红花汤

【处方】四物汤加桃仁、红花。

【功能主治】瘀血所致腰痛麻木,月经不调,吐衄屎黑,及血肿,下利脓血;血滞经闭,或吐衄屎黑,喜忘,瘀痛及下利脓血;麻木,纯属死血者;妇人内有瘀血,月经血多有块,色紫稠粘;血肿。

【用法用量】桃红四物汤(《金鉴》卷四十四)、四物加桃仁红花汤(《方症会要》卷二)。①本方方名,《医级》作“红桃四物汤”。②《医部全录》本方用法:水煎,空心热服。

八、《万氏女科》

卷二:

【处方】归尾1钱,川芎1钱,赤芍1钱,生地1钱,肉桂1钱,玄胡索1钱,枳壳1钱,香附1钱,槟榔1钱。

【功能主治】产妇胞浆干涩,难产,过2-3日不生,但人事强实,饮食能进。

【用法用量】水煎,调益元散3钱内服。以子生为度。

卷三:

【处方】归身1钱,人参1钱,川芎1钱,赤芍1钱,生地1钱,桔梗1钱,甘草1钱,麦冬1钱,白芷1钱。

【功能主治】初产之妇,乳方长,乳脉未行;或产多之妇,气血虚弱,乳汁短少。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更煮猪蹄汤食之,则乳汁自通。猪蹄1对,洗尽煮烂,入葱调和,并汁食之。要是入香油炒过穿山甲共煮,去甲食之,更效。如因乳不行,身体壮热,胸膈胀闷,头目昏眩者,加木通、滑石各1钱。

九、《医学正传》

卷四引丹溪方:

【处方】当归身1钱,熟地黄3钱,白芍药7分半,川芎7分半,五味子9枚,麦门冬1钱,人参5分,黄柏1钱,黄连5分,知母3分,杜仲7分半,牛膝3分,苍术1钱。

【制法】上细切,作1服。

【功能主治】诸痿,四肢软弱,不能举动,瘰疬,肝血虚者。

【用法用量】方中熟地黄,《医钞类编》作生地。足不软者,去牛膝。

卷四引丹溪方之一:

【别名】加味四味汤

【处方】四物汤加桃仁(煮数次,去皮尖)、牛膝(酒浸)、陈皮、茯苓、甘草、白芷、龙胆草各等分。

【制法】上切细,作1服。

【功能主治】白虎历节风证。

【用法用量】加味四味汤(《杏苑》卷七)。如痛在上者属风,加羌活、桂枝、威灵仙;在下者属湿,加牛膝、防己、木通、黄柏;气虚者,加人参、白术、龟版;有痰者,加南星、半夏、生姜;血虚者,倍当归、川芎,佐以桃仁、红花。

十、《产科发蒙》

卷二引《胎产须知》:

【处方】四物汤加炒阿胶、炒黑香附、白术、黄芩、砂仁、糯米。

【功能主治】胎气不固,常小产者。

卷四引汪石山方:

【处方】当归2钱半,川芎2钱半,芍药2钱半,地黄2钱半,胡黄连5钱,秦艽5钱,青蒿5钱。

【功能主治】产后蓐劳,四肢无力,睡而汗出,日晡潮热,口干,五心如炙,热炽而脉弦大有力者。

【用法用量】以水5盏,煮取2盏半服。

十一、《回春》

卷二:

【处方】当归、川芎、白芍(炒)、生地黄、熟地黄、黄耆(蜜炙)、人参、白术(去芦)、陈皮、白茯苓(去皮)、荆芥、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血虚眩晕卒倒,脉微涩。

【用法用量】加大枣2枚,乌梅1个,水煎服。饱闷,加香附。砂仁,去黄耆、白术。

【注意】不可艾灸、惊哭叫动,动则乘虚而死。

卷五:

【处方】当归、川芎、生地黄、黄柏(酒炒)、知母(酒炒)、蔓荆子、黄芩(酒炒)、黄连(酒炒)、栀子(炒)各等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血虚阴火冲上,头痛偏左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十二、《会约》

卷六:

【处方】当归2钱(血虚有寒者可多用,血虚有热者宜少用),川芎1钱3分,熟地2钱,白芍1钱半,白芷1钱,羌活8分,川独活1钱,蔓荆子1钱,川乌(制)8分,荆芥穗7分,菊花7分,北细辛3分,甘草8分。

【功能主治】偏头风,血虚暴痛,将来害目。

【用法用量】速进1-3服。外用生萝卜捣汁。仰卧注鼻,不用枕头睡1刻,3次即愈,又用蓖麻子仁、乳香各2-3钱,捣为饼,左右贴太阳穴。妇人解发出气,否则害目。无萝卜之时,用旱莲草汁代之亦可。有热症者,加生地3钱。

卷十四:

【处方】当归2钱,白芍(酒炒)1钱3分,川芎1钱,熟地2、3钱,陈皮8分,香附(童便炒)7、8分,丹参2钱,丹皮8分。

【功能主治】肝脾血虚,微滞微痛,一切经乱之证。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食少有痰,加白术1钱半,茯苓1钱;如血寒,加肉桂1钱半;如血热,加生地、黄芩、青蒿之类;如肝不藏血,加阿胶珠1钱半。

十三、《杂病证治新义》

方出《金匮翼》卷五,名见《杂病证治新义》:

【处方】生地2钱,当归1钱,蔓荆5分,黄芩1钱(酒炒),白芍1钱(酒炒),炙草3分,甘菊7分,川芎5分。【功能主治】养血熄风。主血虚脉空,自鱼尾上攻头痛者。

【用法用量】《杂病证治新义》本方用法:水煎服。

【各家论述】《杂病证治新义》:本方以四物汤补血为主,而其中当归、川芎并有活血舒痛之功,益以白芍之敛和黄芩之清、菊花之轻以平其肝,蔓荆以祛风,甘草合白芍并可缓痛,实为血虚头风痛之良方,如结合现代药理体会,实即具有补血、弛缓神经、缓解头痛之效。为用于贫血性头痛之良剂。

《杂病证治新义》:

【处方】羌活、防风、熟地、当归、芍药、川芎、桃仁、牛膝、黄芩、黄柏。

【功能主治】除风胜湿,活血消肿。主瘦人历节,红肿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本方以羌、防除风胜湿,四物汤补血,合桃仁、牛膝以活血消肿止痛,芩、柏以清湿热,此宗丹溪所说瘦人责之于血虚,标本兼治之法也。若用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汗多关节红肿颇甚者,有活血消炎镇痛之作用。

十四、《证治汇补》

卷四:

【处方】四物汤加甘菊、蔓荆。

【功能主治】血虚头痛。

卷四之一:

【处方】四物汤和陈皮、红花、酒芩、苍耳。

【功能主治】鼻渣。

【用法用量】加好酒数滴,调入五灵脂末服之。

十五、《洞天奥旨》

卷十:

【处方】熟地5钱,川芎2钱,当归5钱,白芍1钱,白茯苓2钱,生甘草2钱,金银花1两,天花粉2钱,土茯苓1两。

【功能主治】阴杨梅疮,色红,不起不破,作痒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卷十三:

【处方】熟地5钱,川芎2钱,当归5钱,白芍3钱,荆芥(炒)2钱,白术末2钱。

【功能主治】手足麻裂疮。

【用法用量】水煎,调服4剂。

十六、《傅青主女科》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下:

【处方】川芎1钱,白芍1钱,知母1钱,瓜蒌仁1钱,生地2钱,当归2钱,诃子2钱,冬花6分,桔梗4分,甘草4分,兜铃4分,生姜1大片。

【功能主治】生产半月后,干嗽有声,痰少者。

承气汤加阿胶,阳明病三承气汤证

《傅青主女科》卷上:

【处方】大熟地1两(九蒸),白芍5钱(酒炒),当归5钱(酒洗),川芎3钱(酒洗),白术5钱(土炒),粉丹皮3钱,元胡1钱(酒炒),甘草1钱,柴胡1钱。

【功能主治】补肝之血,通郁散风。主妇人经水忽来忽断,时疼时止,寒热往来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此方用四物以滋脾胃之阴血;用柴胡、白芍、丹皮以宣肝经之风郁;用甘草、白术、元胡以利腰脐而和腹疼。入于表里之间,通乎经络之内,用之得宜,自然奏功如响也。

十七、《妇人良方》

方出《妇人良方》卷二引张声道方,名见《观聚方要补》卷九引《选奇后集》:

【处方】四物汤加吴茱萸。

【功能主治】妇人百疾。

【用法用量】水煎服。若阳脏,少使茱萸;若阴脏,多使茱萸。

十八、《产乳备要》

《产乳备要》:

【处方】当归1两,地黄1两,芍药1两,川芎1两,柴胡半两,黄芩2钱半。

【功能主治】妇人冲任不调,脐腹疼痛,月事入时不来,及冲任太过,致使阴阳不和,或发寒热,渐减饮食,欲成劳病;冲任虚损,月水不行,肌肤发热如瘵状。

【用法用量】《御药院方》本方用法: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乌梅半枚,同煎至一大盏,去滓,食后温服。

十九、《麻症集成》

卷四:

【处方】当归、白芍、生地、柴胡、酒芩、干葛、力子、连翘。

【功能主治】麻症后一切血虚。

二十、《喉科家训》

卷二:

【处方】蒸熟地、杭白芍、西归身、真川芎、生甘草、黑元参、剖麦冬、白桔梗、制香附。

【功能主治】阴虚液少,午后咽痛喉燥,舌干无苔,一切贫血症经久不愈。

【用法用量】水煎服。

二十一、《女科万金方》

《女科万金方》:

【处方】熟地1两,当归1两,川芎1两,白芍1两,枳壳5两。

【功能主治】新产血虚血晕,败血冲心,昏迷不省。

【用法用量】方中枳壳用量,《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作“二两”。

二十二、《家庭治病新书》

《家庭治病新书》:

【处方】桃仁1钱5分,红花1钱5分,大黄1钱5分,川芎1钱5分,山楂肉2钱,当归3钱,白芍3钱,生地4钱。【功能主治】跌扑伤损,气厥血瘀疼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二十三、《嵩崖尊生》

卷九:

【处方】四物汤加桃仁、红花、丹皮、枳壳、玄胡。

【功能主治】胃脘痛自上而下,自闻唧唧有声,属血者。

【用法用量】重者,加桃仁、厚朴,大黄,甘草。

阅读
分享